-
2025-04-04 10:34:24
-
2025-04-03 21:21:42
-
2025-04-03 20:56:32
-
2025-04-03 20:52:08
-
中科大首次实现毫秒级可集成量子存储器
3月31日,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NLPE)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同时成功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2025-04-01 15:57:21 -
核桃壳变成电池关键材料,靠的是什么?
核桃壳、新能源电池,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事实可能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在位于包河区的工大智谷,核桃壳正在进行一场让人难以想象的“变形记”—— 从不起眼的废弃物,变成钠离子电池中的一种关键材料。 一路蝶变逆袭,小小的核桃壳靠的是什么?
2025-04-01 11:00:30 -
中国科大成果有望显著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存活率
记者3月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占成教授团队、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朱小玉主任医师团队首次发现生物节律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并发症,并提出相应对策,有望大幅降低患者术后风险,从而提升存活率。该研究成果于3月3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04-01 09:37:29 -
2025-03-04 09:46:59
-
2025-03-02 10:30:15
-
2025-02-28 17:15:06
-
中国科大成功研发,具备19自由度
手的灵活度是体现人类以及人形机器人工作能力的关键指标。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合作者成功研发了一套具备19自由度的轻质仿生灵巧手。它能复现人手级别的功能,不仅能提高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操作能力,还有望为全球千万上肢截肢患者提供手部功能重建与日常生活辅助服务。
2025-02-26 09:47:10 -
中国科大首次观测到高能宇宙射线一重要现象
记者2月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日,该校胡广月和陆全明教授合作的科研团队,首次观测到磁化无碰撞冲击波中“费米加速循环”的单次反射加速过程产生的准单能离子。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2-26 08:51:36 -
中国科大水系锌基电池研究再进一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谈鹏教授团队在水系锌基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全面揭示了锌电极的电溶解机理,为提升锌电极的可逆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
2025-02-25 10:05:42 -
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皖企可为防御提供支撑
近期,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根据2月19日观测数据,这颗直径约40至100米的小行星,预计在2032年12月22日以约1.5%的概率撞击地球。“2024 YR4”的撞击能量相当于770万吨TNT,约为500颗“小男孩”原子弹的威力,可能引发7至8级地震。联合国已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协调全球科学家对“2024 YR4”进行长期跟踪监测。那么,人类将如何防御?
2025-02-24 11:25:28 -
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记者22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km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纪录,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迈向实际应用阶段。
2025-02-23 11:11:16 -
中国科大揭示“近20年来最强地磁暴”背后机制
记者2月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雷久侯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合作者,揭示了“2024年5月超级磁暴”期间我国扇区电离层准周期的异常扰动现象及其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进展》。
2025-02-23 10:14:42 -
中国科大发现有助于准确预测台风路径新方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准确预测台风路径对于减轻灾害风险至关重要,但近年来的进步趋于平缓,引发了关于台风路径可预测性是否已达到极限的讨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全球对流解析模型(全球3公里水平分辨率),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5-02-22 11:00:44 -
中国科大研究实现人工光合作用高效稳定制氢
记者2月21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海定教授团队、熊宇杰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通过创新设计一种晶圆级可制造的新型硅基氮化镓纳米线光电极结构,实现了高达10.36%的半电池太阳能制氢效率,并在高电流密度下稳定产氢超过800小时,首次将光电极使用寿命从小于100小时的“小时级”推进至“月级”,成功突破传统光电制氢装置在效率和可靠性上的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下一步规模化制氢应用打下基础。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5-02-22 10:58:02 -
2025-02-21 17:11:55
-
2025-02-21 17:08:26
-
合肥团队首创国际领先“布鲁斯疗法”
2月20日,中国科大附一院离子医学中心首次发布前列腺癌“布鲁斯疗法”,这项疗法结合了质子治疗的高精准性与严格质控流程,通过五大步骤实现“精准打击肿瘤,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的目标,治疗有效率达100%,属国际首创。
2025-02-21 10:46:57 -
我国科学家在“连续变量” 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
我国量子科技研究迎来突破性进展。《自然》杂志20日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相关专家表示,这一成果填补了采用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的光量子芯片关键技术空白,也为光量子芯片的大规模扩展及其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领域的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2025-02-21 10:40:12 -
“合肥产”高分子新材料释放“膜”力
一张看似普通的薄膜,却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技术,能广泛应用于5G通讯、新能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这就是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如今在合肥,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实现年产千吨聚酰亚胺薄膜的规模化产能。
2025-02-20 10:38:19 -
国内首个!羚羊“能源双碳”大模型通过工信部专业能力测评
近日,羚羊“能源双碳”大模型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组织的专业能力测评考试。经评阅,大模型测评成绩在同期48名学员(47名社会学员)中总分排名第五,总分排名进入前10%,顺利通过了测评考试,达到了相关专项培训标准的技术水平,获得首张“能源双碳”大模型碳排放管理技术(高级)专项技术合格证书。
2025-02-20 08: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