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牛鼻子”,芜湖紧紧抓住不放!
在芜湖,市科技部门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促进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引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2024-08-01 10:57:01 -
出海!“安徽造”14600吨重吊船下水
7月30日,由芜湖造船厂建造的安徽本年度最大的14600载重吨重吊船顺利下水。
2024-08-01 09:58:22 -
2024-07-31 09:03:52
-
2024-07-22 20:12:25
-
2024-07-22 10:12:40
-
2024-07-21 15:23:15
-
2024-07-17 15:08:07
-
2024-07-13 12:15:01
-
2024-07-11 15:05:31
-
2024-07-11 14:35:32
-
2024-07-09 11:24:18
-
2024-07-08 14:25:15
-
2024-07-08 10:31:18
-
2024-07-08 10:29:10
-
人类首份月背样品,1935.3克!
6月28日上午10时许,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移交了装有嫦娥六号样品的容器,经测量,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1935.3克。
2024-06-29 17:44:51 -
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
近年来,合肥以创新聚变助推产业裂变,全力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新能源汽车这一“首位产业”迎来快速增长。
2024-06-28 16:58:53 -
1935.3克,世界首份!
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经初步测算,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
2024-06-28 16:27:36 -
乐享其“乘” 安凯这辆双层巴士自带“buff”加满!
近日,“老爸茶·海口巴士”在2024年(第二十五届)海南岛欢乐节上正式亮相并开启试运行。安凯双层观光巴士已在上海、广州、厦门、天津、海口、西安、合肥、烟台、肇庆、桂林、威海等多个城市投入运营,不断转变运营角色,助力构建“公交+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024-06-27 16:49:36 -
人形机器人"启江一号"今年8月或正式亮相
6月25日,记者从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悉,由江淮中心牵头建设的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近日相继获批,这是继江淮中心设立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院士工作站后的又一突破,也标志着合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平台建设迎来新进展。此外,由江淮中心自主研发的“启江一号”人形机器人有望在今年8月正式亮相。
2024-06-26 10:01:13 -
合肥试点成效获住建部表扬!越来越多“黑科技”赋能大建设
近年来,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居民住宅、校舍医院等民生工程,越来越多智能化“黑科技”出现在合肥大建设施工场地上。
2024-06-25 16:51:15 -
“蚌埠造”火箭发动机!国内首次应用
6月23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得圆满成功。此次飞行试验采用了3.8米直径箭体,配置三台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和全尺寸着陆缓冲系统。其中,三台液氧甲烷发动机由位于蚌埠市的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并在蚌埠总装基地进行整机装配与测试。
2024-06-25 10:16:18 -
安徽:“硬核”科技赋能防汛救灾
在防汛救灾的第一线,我们不仅看到了救援人员的全力以赴,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无人机、卫星通讯、指挥车等众多“硬核”科技集中亮相,在防汛救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灾区人民筑起“生命线”!
2024-06-23 11:00:29 -
小小智能锁让“买全球、卖全球”更便利
近日,一辆集装箱货车缓缓停靠在合肥新桥机场国际货站卡口处。几秒钟后,卡口完成验证放行,车辆驶入指定卸货区,电子锁自动打开,货物即可卸车,整个过程用时不到5分钟。
2024-06-20 16:26:04 -
安徽怀宁:科技赋能 绘就“莓”好“蓝”图
在科技的助力下,近些年怀宁的蓝莓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据了解,2024年怀宁蓝莓挂果面积达6万亩、鲜果产量预计3.6万吨以上,综合产值将突破70亿元。计划到2025年,怀宁蓝莓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100亿元。
2024-06-20 16: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