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宝食品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加工黄桃罐头。通讯员 李宝 摄

7月24日,位于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的安徽贝宝食品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百余名工人正熟练地对预煮后的黄桃进行分拣。经过灌装等工序,一颗颗色泽鲜亮的黄桃化身为晶莹剔透的黄桃罐头,顺着流水线进入打包、装箱环节。

“这些黄桃罐头将通过集装箱出口至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贝宝食品副总经理王博告诉记者,公司瞄准市场需求,强化科技创新,生产的果蔬类罐头畅销33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实现产值6548万元,同比增长24%。

科技创新不仅驱动着食品安全管控,更推动着产业价值提升。贝宝食品与江南大学共建实验室,研发出减盐30%的蘑菇罐头、零添加的草莓果脯等新产品,海外订单大幅增加。

“通过航天冻干技术,我们将草莓的营养成分锁住97%,打造的智能FD冻干生产线使速冻黄桃等产品附加值提升了4倍。”王博说。

“早餐食品保质期短,销售半径只有100公里,这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短板。”淮北徽香昱原早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云杰说,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掌握了-40℃深冷速冻技术,去年投资8000万元建成预制调理速冻食品加工中心,既丰富了产品种类,又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地。

相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东旭介绍,在推动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园区招引培育了吉源食品、德兰和创、盛美诺生物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做优做精功能食品产业。

“通过扶持引导这些企业走专精特新、精益制造之路,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领跑者。”黄东旭告诉记者,在相山经开区,国内首个功能食品中试基地已孵化出12项专利技术,吉源食品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攻关的小分子酶解牛奶香精项目,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盛美诺生物从玉米芯中提取木糖醇技术,让每吨产品增效8000元。今年上半年,相山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8.1%。

■ 记者 吴永生 本报通讯员 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