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人才安徽行”走进芜湖暨紫云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才日活动在芜湖举行,200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国科大校友满怀热情参加。

7月16日,以“自强开放 创芯领航”为主题的第三届清华大学汽车芯片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校友论坛在芜湖开幕,又是200多名清华校友来到了开放创新的芜湖。

在火热的7月,短短10天时间,从携手中科大到牵手清华,深刻凸显了芜湖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双招双引”落地,在更高格局、更宽视野中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是举办第三届清华大学汽车芯片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校友论坛。这项活动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电子工程系、集成电路学院共同主办,2021年和2022年在北京举办过两届。第三届活动首次走出北京,放在了汽车之城、智算之城芜湖举办。

共有包括国内顶尖的汽车芯片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在内的200多名人士,来芜湖参加本届活动,可谓大咖云集、嘉宾满堂。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唐杰,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蔡坚、院长吴华强等均出席。

15日下午,举办了清华大学校友会暨芜湖“双招双引”推介座谈交流会;1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举行,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曲小波、奇瑞芯片研究院院长郭宇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首席专家杜孝平、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菅端端、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研发高级副总裁华光平等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聚焦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智慧出行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思路,围绕芯片技术深度赋能信息基础设施、第五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创新,开展报告会和圆桌论坛,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清华大学汽车芯片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校友论坛,主要是面向国家对于汽车产业安全自主可控的核心需求,研讨汽车专用芯片的设计与产业应用,发挥清华大学原始创新引领作用,打造高端交流平台。芯片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关键基础器件,是“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芯片技术和产业,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已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2022年疫情期间,连续举办两届清华大学汽车芯片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校友论坛。第三届论坛活动综合考虑芜湖市汽车首位产业发展态势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础优势,最终确定在芜湖举办。三次论坛围绕汽车芯片的研发难题、应用场景、产业生态与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刻的分析与交流,推动清华师生与广大汽车与半导体行业从业者一道深耕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共同为推动建立“中国芯”自主创新体系贡献力量。    

对于芜湖而言,举办此次论坛活动,不仅能为汽车首位产业、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赋能,还能推动“双招双引”项目落地。据统计,共有国内近百家优质行业企业参加本次论坛,企业家先后走访了奇瑞生产基地一期、市产业创新馆等,对芜湖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科研实力给予高度肯定,进一步坚定了合作信心、夯实了合作基础。以曦华科技为例,企业负责人是清华校友,正准备在芜湖投资。此次来芜参加论坛,将推动双方合作加速,拓展深化合作领域。

在16日开幕式上,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致辞时表示,芜湖正加快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智算之城,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芜湖在汽车电子、三代半导体、智算等产业方面的优势,为建强国家汽车芯片产业链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芜湖热切期盼并欢迎各位清华大学校友聚焦芜湖,在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合作,引荐更多科创项目、优秀人才落户芜湖。芜湖将提供最优创新生态和全方位政策服务,在这座山水宜居之城奏响合作共赢之歌。    

对此,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唐杰认为,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经济第二大城市,芜湖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居地级市第26位,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为清华校友来芜创新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芜湖首位产业。芜湖以奇瑞集团为龙头,集聚上下游企业1500多家,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汽车全产业生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芜湖也集聚了规上企业217家、上下游企业超600家。今年1-5月,全产业营收为387.04亿元,同比增长23.1%。1-6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284.75亿元。

除了与清华“牵手”外,近年来芜湖还与中科大、哈工大、西电、华为等众多知名高校、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了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等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张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