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合肥市发改委对外发布2024年第一批新质生产力场景清单。其中机会清单20个,能力清单30个。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机会清单》包括“骆岗公园人形机器人智能示范”、“合肥交警无人机交通治理”等;《能力清单》则包括“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新一代半导体制造计算光刻系统”等。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高新区全芯智造技术有限公司的“新一代半导体制造计算光刻系统”被列入能力清单,并对外发布。据悉,该方案将“有效解决国内制造EDA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28nm、14nm国产替代,提升中国半导体国产产业链安全性。”

目前,该方案已经全面进入国产晶圆厂各类制程产线,已在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长鑫存储、晶合集成等头部企业落地应用。

合肥符合条件道路将全部向智能网联汽车开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发布会了解到,合肥版的“场景创新”拟促进六大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分别为“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家居和高端装备及新材料”;而“场景创新”孵化的五个未来产业则分别为“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合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全域开放超级场景”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赋能,全市符合条件的道路将全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开放。

此前,合肥已累计来访四批次测试道路1096公里,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低速无人车等多个细分领域,构建了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网、充”一体化云监管平台,已接入智能网联测试车辆170辆,新能源汽车数据11万辆。

“未来,合肥将指导智能网联汽车从简单的封闭或半封闭场景测试逐步过渡到复杂多变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中进行测试验证,以场景助力合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朝着‘两全三化’(全开放、全无人、规模化、商业化、融合化)加速演进。”长城战略咨询副总经理黄波表示。

合肥市发改委发布的《合肥市场景创新发展报告》显示:在“场景机会”上,合肥在2023年挖掘场景需求线索超过300条,共发布了105个机会,其中包括城市视觉中枢、讯飞小镇园区智慧管理、智能建造场景创新等一批集成式场景“机会包”,共释放40亿元机会。

截至2024年1月,超过70%场景机会已经实现对接合作,累计对接主体近300家。

在“场景能力”上,年度征集场景能力线索700余条,发布三批次120个能力,前两批90个场景能力,已对接155家业主单位,形成33个落地合作项目,实现近亿元订单增长,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等行业加速拓展。

合肥独角兽企业较去年增加三家

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程羽称:合肥现在在全国拥有两张名片,一张是“投资”,另一张则是“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的场景创新工作吸引了国内众多独角兽企业来皖洽谈投资合作事宜。

4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全球共有145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合肥6家,较去年增加3家,总数首次跻身国内城市第十位。合肥上榜的6家独角兽企业分别是:长鑫新桥、先导电科、视涯科技、老乡鸡、清电光伏和本源量子,来自半导体、新材料、消费电子、食品饮料、新能源、量子科技等行业。

独角兽企业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生态的风向标,城市独角兽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所拥有的创新主体数量。

近年来,合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抢得先机。合肥平均每天有五家高新技术企业诞生。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大千亿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攀高。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过去一年,全球每两天就有一家新独角兽诞生,使全球已知独角兽总数达到了接近1500家的新纪录。虽然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但中国过去一年每周都仍有一家以上新独角兽诞生”(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