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性应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体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既可以成为新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催生婆”和“加速器”,也可能成为新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桎梏”和“抑制器”。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的重点突破不断推动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同样需要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社会制度的支撑。因此,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形成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生产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深刻启示和主要经验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这对于在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宝贵经验。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如果说过去的改革主要是由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的,那么现在的改革就是由新质生产力的技术经济特点所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先进生产力,以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新动能为具体表现形式,具有人力资本占比高、研发阶段时间长、金融支持要求高、营商环境要求高、市场渠道联系紧、政府政策配套细等特点和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方面,要求有新的用工形式、人才激励机制和企业管理方式;在数据的生产、运用和保护方面,需要有特殊的产权制度设计;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要求有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发达的供应链相配合。尤其是在推动原始创新方面,一流的科研成果有赖于一流的实验室,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未来建设实验室体系。这就要求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打通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存在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创造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把各级各类实验室打造成公共产品。

2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培育需要新型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完善新型生产关系。改革的重点包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体制条件,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积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中和谐发展,催生新动能、新业态、新服务;完善营商环境,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体系、金融支持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原始创新能力发掘和成果市场推广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让全体人民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财富增长;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技术特点的企业组织结构;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际环境。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充分发挥新型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特殊推动作用,应特别重视通过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作者:陈甬军,系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