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龙,出现于约2.48亿年前,发现于巢湖马家山地区,是一类小型原始鱼龙,是巢湖动物群的代表生物之一,是中生代爬行动物从陆生向海生演化的重要环节。围绕巢湖龙的一系列发现,揭开了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和三叠纪生命复苏的神秘面纱,让安徽巢湖成为全球研究鱼龙等海生爬行类起源最重要的地点,2016年该地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为挖掘特色馆藏“巢湖龙”内涵,实现科研科普“两翼”齐飞,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坚持科研驱动、跨界融合、特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然资源科普新路径。
巢湖龙化石
以科学研究为本
为科普蓄积“源头活水”
人才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通过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吸收研究型人才,现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博士5人,另有项目管理人员1人、化石修复技师3人,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依托巢湖得天独厚的化石资源,在主管单位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系统调查—野外发掘—化石修复—科学研究”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科研人员定期对巢湖地区开展野外发掘,2023年实施野外工作200余天,发掘海生爬行动物化石170余件。馆内配备有野外试验观测场地、古生物实验室、化石气动修复实验室等,能够及时对野外发掘的化石进行分拣清修、识别鉴定、科学复原等工作。
巢湖动物群野外发掘现场
化石气动修复实验室
以发掘促研究、以研究促利用,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团队对巢湖地区开展了5次自主发掘,通过自主研究及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等形式,对巢湖动物群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及系列化收藏,目前共发表11篇SCI论文,刊发在Nature、PeerJ等高水平期刊上,大大丰富了巢湖龙的科学内涵,为巢湖龙科普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打通科研—科普链条
实现“两翼”齐飞
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科研人员是掌握科技资源的核心群体,要实现科研与科普的深度融合,就需要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科普工作当中。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人员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他们协助完成直播活动、电视台采访、电视台科普节目录制、专题展览策展办展及各类讲解稿件的科学性审查等工作,同时还直接参与到科学教育活动中,仅2023年就完成特色专题讲解——“专家导览”活动30场次,该活动受到观众喜爱,甚至连续参加。
联合新华网开展“巢湖龙”线上直播
专家导览活动
根据“巢湖动物群”的科学研究价值,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科普刊物《生物进化》,发表“安徽古生物化石资源”“巢湖动物群”“巢湖龙化石修复”等系列科普文章11篇,阐述了巢湖龙等海生爬行动物类群的起源、早起演化、扩散及其古地理环境演化背景等科学问题。以巢湖龙为原型,出版了科普图书《三叠序曲——巢湖龙的崛起》《中生代海洋霸主的诞生——以巢湖龙动物群的启示》,用通俗易通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巢湖动物群的研究历史。
科普刊物《生物进化》“安徽古生物化石资源”
《中生代海洋霸主的诞生——以巢湖龙动物群的启示》
跨界融合发展
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主动与合肥市万慈小学、合肥八中等学校联系,签订馆校合作协议,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为满足学生素质教育需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开发设计了“巢湖龙说”系列科普课程,该课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结合中小学课标,以巢湖龙为主角,通过三维动画和场景再现的形式,生动展现古生物学及地质学相关研究成果,包含课堂教学、动手实验、馆内探索等环节,课程获得大量好评,参与者普遍反映“实验特别有趣”“带着问题参观展厅,了解了化石背后的故事”“课程很有教育意义,小朋友很喜欢”。
在馆内开展“巢湖龙说”科普课程
针对部分中小学生不能来博物馆实地参观学习的问题,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创新打造“科普送万家”服务平台,将科普课程、地质古生物标本以科普大篷车、流动博物馆的形式送到学生身边。目前,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已与14所学校、6个社区建立常态联系,并深入金寨、霍山等4个革命老区,在全国同类博物馆中,率先走出省城,惠及边远农村等弱势群体,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了针对不同对象的示范活动品牌。
“科普送万家”进革命老区
“科普送万家”进儿童福利院
此外,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积极联系主流媒体,推出科普精品,不断提升博物馆影响力、美誉度。在央视新闻栏目开展线上直播,联合新华网以“寻觅龙之痕迹”“探秘安徽史前生命”等为题开展多次直播活动,观看量均突破百万,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央视新闻栏目开展线上直播
联合新华网直播“寻觅龙之痕迹”
探索文创+科普
让巢湖龙“活”起来
本着“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的目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建立反馈评价机制,每次活动后,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解决突出问题。有的观众反映,地质古生物知识表述上专业性偏强、理解难度大,馆内专业人员组成了科普专家队,深入了解观众意见,反复研讨解决方案,最终确定将馆藏资源和动漫相结合,打造以巢湖龙为主角的“鱼龙驿站”科普站点和“恐龙旅社”打卡点,并开发了相应表情包、四格漫画、系列绘本和文创系列产品,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
“恐龙旅社”系列表情包
“恐龙旅社”四格漫画
在合肥广播电视台、喜马拉雅平台推出《恐龙旅社》有声故事剧场,由专业人员撰写文稿,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讲故事,让孩子们在与“鱼龙大叔”探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听众催更不断。同时,制作了《鱼龙勇士》《巢湖鱼龙》等5部科普影片,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馆内4D影院、球幕特效影院播放,2023-2024年观影人次近7万人次。
“恐龙旅社”有声剧场
科普影片《鱼龙勇士》《巢湖鱼龙》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将继续立足特色馆藏资源,以科研、展览、文创、科普等多种形式,建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多维覆盖”的推广形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让亿万年前的古生物资源“活”起来,展示安徽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武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