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时要像雄鹰一样,耐心十足、高度专注;出击时也要像雄鹰一样,锐利敏捷、一击即中。”

褚兵 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一块小小的锂电池背后,是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褚兵打通的新能源产业后市场的整条产业链。

在巡鹰集团发展蓝图中,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梯次利用、材料循环、巡鹰出行智能换电五大板块全面发力,一个从锂电池生产、场景应用直至循环利用的新能源生态闭环日趋完善,始于绿色科技,终于绿色循环。

这家安徽本土成长起来的新能源企业,从一家只做梯次利用的小微企业,奋力向产业链两端发力生长,逐渐迭代成为一个覆盖“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双重战略领域的新能源黑马企业。

完成这一切,褚兵用了10年。

承载着实业报国的梦想,令褚兵从传统领域一路跨界而来;踩准动力电池“退役潮”的鼓点,巡鹰新能源飞速奔跑,连续两年产值突破20亿元,不仅成为新能源产业后市场的探索者与引领者,也为蓬勃发展的安徽新能源产业集群再添一块循环经济赛道的重要拼图。 

当下,新能源产业内部分化进程加剧,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步入新一轮残酷竞争与洗牌周期。如何蹄疾步稳通往更大的舞台?褚兵的答案早已写在创业之初,“选择时要像雄鹰一样,耐心十足、高度专注;出击时也要像雄鹰一样,锐利敏捷、一击即中。”

储兵在动力电池“退役潮”开始前,便精准地将创业的方向锚定在新能源市场


鹰击长空:

用敏锐“前瞻性”做蓝海“后市场”

儿时的褚兵是《动物世界》这档电视栏目的忠实粉丝。看多了,他便发现,鹰拥有锐利的眼睛、强壮的体格、迅猛的飞行,它总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捉到食物,给这个少年留下深刻印象。

十多年时光清浅,他对鹰的记忆总能时不时涌上心头,创业时分,他也以此为名,希望自己在商业“丛林”里闯荡时,主打一个“快准狠”。

“只有做实体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才有可能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褚兵在动力电池“退役潮”开始前,便精准地将创业的方向锚定在新能源市场。

彼时,褚兵在北京参加行业会议,听到专家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回收“赛道”却鲜少有人问津,甚至连成熟的拆解设备都很难找到。

“有问题才有机会。”在别人眼中尚未形成气候的一片蓝海,却直溅到褚兵的心头,在波澜掀起之前,其商业版图的边缘已被染蓝。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产能同步快速提升。有公开数据称,截至2016年底,动力电池产业新增产能较同期增加近35GWh,总量几乎是两年前全年出货量的3倍。

但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电芯核心技术的高壁垒,令新玩家很难分得一杯羹。

褚兵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一般动力电池会在5至8年后退役,商用车动力电池甚至3年就会退役。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

尽管自2012年起,国家相关部委就开始颁布针对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规划、办法,但由于电池更换成本较高、电池容量未产生较大衰减、尚未大量产生废旧动力电池等因素,5年来,无论是梯次利用还是材料循环再生,全行业都未真正形成规模,技术上也还有较大的升级空间。

这时的褚兵却想,低成本入局并快速得到现金流,向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后市场布局不失为一个良策。“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仍具有回收及再利用的价值,只要加大对退役电池自动化拆解、离散整合、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梯次产品安全性及可持续能力,这些退役动力电池就可变废为宝,创造价值。”


厚积薄发:

首创“新能源产业后市场”概念

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巡鹰新能源数条产线一派热火朝天的开工景象引人注目。

“今年1至8月,我们的产值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褚兵透露,巡鹰新能源五大业务板块产能与产值双双大幅提升,其中,梯次利用板块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去年全年业绩的95%,材料循环板块销售业绩同比增长276%,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将远超年初目标。

业务板块枝繁叶茂,抽丝剥茧后,巡鹰新能源这棵大树的主干清晰可见——围绕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创新+循环经济深耕并驾齐驱。

“我们把电芯制造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前、后市场的分割节点,巡鹰做的这一整个产业链闭环主要聚焦侧重在后市场方向。”2022年,褚兵首创“新能源产业后市场”这一新概念以来,巡鹰新能源前行的方向愈发明确,“打通锂电池从生产制造、场景应用乃至循环利用的所有商业价值环节。”

在褚兵看来,新能源产业长坡厚雪,若只做一个板块或环节的话,可能对未来企业竞争和产业发展不利,要“最大限度提升终端市场电池资产利用率,拓宽电池应用场景和创新价值”。

他以电池材料为例,未来该板块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矿山去索取,可以通过再生来补充资源,既减少成本,又发挥整个产业循环优势。

当前,锂电产业核心发展趋势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而高效益环节将从前端向后端转移,锂电价格会无限接近原材料生产成本。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称, 自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对消费者提供动力电池等储能装置、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质量保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提供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以确保动力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工作。

也就是说,今年正是实施2016年质保标准的第八年,随着电池质保到期的高峰已至,大量动力电池即将退役进入到回收和再利用环节。

动力电池史上的第二波退役潮已至,巡鹰新能源的战略选择,天时地利。

为此,褚兵打造了一个涵盖从电池生产到场景应用,从回收到梯次利用、再到材料再生的可持续产业链闭环,仿佛一个莫比乌斯环,无限循环、生生不息。

言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储兵如数家珍


势不可当:

智造“关键节点”,梦想照进现实

 2017年,在合肥市新站区礼河路,褚兵租下一块近千平方的厂房,研发、生产、办公、销售同时容纳其间,他那沉甸甸的制造梦开始照进现实。

规模不大、环境简陋,皆不能阻挡褚兵深耕行业的决心。起初几年,他总是一边跑市场,一边带头搞研发,“白天不懂夜的黑”,忙碌之余,他如是自嘲。

“像做饭买不到酱油一样,我想要味道更好,只能自创一个酱油。”他回忆,当时连回收设备都买不到,只好自己组建技术团队,通过该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移动回收一体机”、废旧电池带电破碎、碳酸锂提纯等,被拆解后的废旧电池将实现循环再生,价值增效。

“巡鹰带电破碎一体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移动式回收+中央回收处理体系+高效环保处置系统,具有带电破碎功能和全自动化拆解各种尺寸动力电池技术工艺,着火率<1%,单条产能可达2000kg/小时,电池型号兼容程度可达95%以上,实现多级精细破碎,有价成分综合回收率达到99.5%。”言及产品的科技含量,褚兵如数家珍。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动力电池移动回收一体机”在问世的6年后成功斩获了安徽省第十届工业设计大赛银奖,上榜安徽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成功入库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项目库。

不仅如此,巡鹰新能源的技术团队还成功研究出退役动力蓄电池剩余寿命预测、退役动力电池无损拆解、退役动力电池健康状态和残值快速评估、智能高效卷芯拆解等技术,并建立了一套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2018年,第一波电池“退役潮”如约而至。

巡鹰新能源在国内率先开发出智能拆解装备,与众多上游龙头电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参与起草安徽省地方标准,首代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锂拆解装备正式投入使用……“巡鹰新能源”已成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这一赛道上再也绕不开的名字。

 2021年,公司入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成为“正规军”的巡鹰新能源无疑又多了一重竞争力和影响力。

有此加成,巡鹰新能源的布局快马加鞭。次年,年产2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落户肥东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面构建从资源开发到能源回收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该项目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预计5年内动力电池及材料年回收处理能力可达60万吨。”褚兵介绍。

近年来,面对低速电动车锂电池爆发式增长的历史机遇,巡鹰势必要踏足这片“增量”市场。

巡鹰新能源以高品质换电为入口,2023年试水车电分离的充换电模式,以巡鹰出行为载体,推出“智能换电柜、智能锂电池、BMS云平台、换电APP、大数据智能运营平台”等一体化换电产品,从运营管理、电池管理、监控调度、站点运维、统计分析、财务管理、系统管理等多维度打造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智慧科技让用户畅享绿色出行新体验。

截至目前,巡鹰出行已在全国50个城市皆有身影,每天为用户提供超50万次的换电服务。计划到今年年末,巡鹰出行将完成100+的城市覆盖,为全国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用电体验。


顺势而为:

在绿色转型浪潮中乘风远航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万里星光,不负追梦人。

布局汽车级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及后端材料湿法再生板块,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扩产,在不断地补链、强链之下,巡鹰新能源八大生产基地面积已达千亩。

在褚兵看来,巡鹰新能源高速发展的背后,对研发的投入功不可没。

产学研一直在路上。巡鹰新能源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科研攻关领域下硬功夫。例如,2018年巡鹰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巡鹰新能源锂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技术》;2021年又成立巡鹰工程研发总院,围绕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2022年再次牵手山东大学共建“电动汽车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基础技术、前瞻技术及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数字化转型是巡鹰新能源的另一大战略重点。通过启动“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推动生产运营从流程驱动迈向数据驱动,技术转化落地成果丰硕,相继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取得专利近千项。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褚兵也有“成长中的烦恼”。

放眼整个新能源领域,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瓶颈。聚焦细分赛道,去年开始,碳酸锂价格几近腰斩,今年更是一路跌破10万元、9万、8万三个整数关口,动力电池行业难免遭受波及。

要在井喷时代涌入的3万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拥有完整后市场产业链的优势加持外,褚兵的信心来源于行业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巡鹰新能源成熟的市场布局。

盖世汽车研究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报告(2024版)》显示,预计2025年将达到120万吨,2030年将达到600万吨,市场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

通过构建生态的方式,巡鹰新能源打通整个新能源后市场的产业链,创新提出“3+1”体系化解决方案(即产业+市场+资本+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公司的场景、用户、数据、技术和运营能力,并以新能源产业大数据运营管理为中心、五大战略业务为抓手,让各个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形成合力,通过补链、强链打通上游产业环节,真正打造动力电池PACK应用到回收梯次到材料再次利用的所有商业价值环节,实现动力电池的闭环深度应用。

此外,该公司还完成了从产品、技术到平台生态链的转型,并借助外界资本杠杆及资源快速发展,围绕巡鹰生态链创造价值,形成巡鹰特色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的战略同盟及辐射效应。

与此同时,巡鹰新能源开始走向国际化市场,探索迈向全球的道路。根据不同终端用户需求,以“点”带“片”,推进五大板块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落地。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潮中,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模式早已从单一的出口贸易转向更加复杂的模式合作,这一趋势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出海机遇。

储兵的信心来源于行业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巡鹰新能源成熟的市场布局

巡鹰新能源凭借多年积累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正将这些宝贵经验转化为国际合作的强劲动力,推动全球化战略实施。

眼下,在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政策下,如CCER机制的重启、碳市场的扩容、电网改革的深化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突破等,市场机制逐步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乘风而起,高飞万里,巡鹰新能源集团正以产业协同之势,振翅高飞,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文/《徽商》全媒体记者 邵梦 图/李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