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瓯江论道·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在浙江温州举行,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代表等齐聚瓯江之畔,以“‘四链’融合 科创未来”为主题,共商新一轮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大计。

“我们要在代表国家最核心的关键战略领域、在全球,为中国赢得一席之地;要在最原始的核心技术创新上,成为代表中国企业家创新的最强力量。”会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的呼声,赢得阵阵掌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成长的法宝,也是时代的命题。长三角企业家如何向新而行、向新求质、培育新动能,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刘庆峰直言,“落点”并不难找,“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应从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推动产业上下游深度结合

在刘庆峰看来,推动产业上下游的深度结合,不仅针对产业链,也包括产业链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必须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互促提高,这是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深度结合能够促进企业顺沿产业链条协同创新,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例如,从人工智能高端生物制药领域出发,近年来我们确实不仅看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抱团,看到在长三角地区更快的技术产品推广,而且更重要的是,过程中推动了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与华东五校的深度结合,可以使源头技术创新成果更好地与产业对接,也可以使产业链的原创需求更精准地提前被源头创新部门捕捉。”由此,刘庆峰感慨,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最核心的抓手就是产业链联盟。而其中的逻辑,也进一步指引了发展方向。

打破行政和区域间的壁垒

“希望在长三角地区,对于优秀的创业创新项目,可以实现‘一点创新,全域推动’。”刘庆峰建议,在长三角构建一套更加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优秀的创业创新项目不再受限于单一行政区域的界限,而是能够在三省一市范围内自由流动、落地生根。通俗来讲,哪怕一点创新,都可激发整个区域的发展动能。

规划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的基地非常关键,它也应该成为长三角地区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和获得越来越多比较优势和产业繁荣的基础。”刘庆峰说。

近年来,AI、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加速进化。刘庆峰认为,从创新链、产业链的人才需求看,接下来既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大批科技领军人才,也要大量能掌握关键和颠覆性技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中,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刘庆峰表示。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董双 曹阳 许愿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