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一种治疗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用“毒”快速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但也会重创正常细胞,从而引发多种副作用。
近期,由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下称:天港医诺)研发的两款基于NK细胞靶点的创新免疫药物,先后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启动Ⅰ期临床试验,并均完成首例患者入组与给药。
相对于化疗,以上药物通过恢复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功能,精准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大地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9月16日,由中科创星举办的“中国生物技术的创新与跃迁之路——硬科技媒体行”活动走进天港医诺,《徽商》全媒体记者跟随走访团队一同了解前沿癌症疗法。
天港医诺动物实验室
在人体复杂的免疫系统中,NK细胞被誉为“天生杀手”,是抵御肿瘤细胞的第一道防线。其战斗力取决于它表面“接收器”(即“受配体”)的感应和变化,以此区分“敌我”细胞,进而迅速灭杀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战斗力会逐渐丧失,发生NK细胞耗竭的情况。要想持续对抗肿瘤,就要找到重新“激活”NK细胞的方法。
上述两款药物中,天港医诺核心产品TGI-5是国内唯一、国际第二、同类最优的单抗药物。作为一个全新药物靶点的抗体药物,该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高、成药性好等特性,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细胞癌、HER2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另一款核心产品TGI-6针对结直肠癌和靶点阳性其他多种实体瘤适应症,是国内首款、全球并列第二的同靶点双抗药物,且药效显著优于竞品,安全性更好,在临床前研究中单次给药可使荷瘤小鼠肿瘤完全清除。
天港医诺已分别获得中美批件的三款产品(TGI-2、TGI-5、TGI-6)
“两款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入组给药阶段,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持续推动更多‘中国智造’创新疗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让全球肿瘤患者早日受益于这些突破性成果。”天港医诺首席执行官孙昊昱博士向记者透露,天港医诺未来计划继续推进临床管线的开发,预计每年有1-2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积极推进项目海外授权,目前已与全球数家跨国药企保持密切沟通。
人体中除了NK细胞,还有T细胞这样的“后练杀手”,天港医诺方面也表示十分看好TCE(T细胞衔接器)这一技术的前景。业界普遍认为,TCE赛道十分有潜力,有机会攻克较难治愈的实体瘤,但易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如何扩大治疗窗口成为整个TCE领域面临的挑战。
针对这一行业难题,天港医诺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H选择性TCE平台,利用肿瘤微环境的酸性特性,使抗体药物在酸性的肿瘤组织中才会显著激活,从而大幅降低外周毒性。孙昊昱博士介绍道,临床前研究表明,基于该平台开发的TGI-10和TGI-14等产品在多种动物药效模型中实现了肿瘤完全清除,且外周毒性较同类双抗药物更低。
据介绍,天港医诺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性企业,由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双院士——田志刚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创建,荣获“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成立五年间,已构建起包含10余项创新药物的产品管线,其中半数以上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自2020年成立以来,天港医诺先后获得中科创星、合肥产投资本、科大硅谷等机构的资金支持,累计融资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
其中,科大硅谷参与了天港医诺pre-A+轮融资。科大硅谷方面表示,看好天港医诺团队在全球新靶点药物上的布局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其在自主知识产权的pH选择性TCE技术平台上的突破。相信随着海外TCE治疗小细胞肺癌药物的获批上市,将引发TCE药物的热潮。
自建设以来,科大硅谷已集聚超2500家科技型企业、2500余名高层次人才,构建起总规模2500亿元的“基金丛林”,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布局肿瘤治疗、精准给药、AI辅助研发等前沿赛道,成为生物医药创新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加速器”。
来源:《徽商》全媒体
文:吕品田
天港医诺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