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以心医疗心血管产品及高值耗材研发产业化项目在合肥正式落地揭牌。

作为全球领先的心血管介入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心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无创心衰监测管理设备,让心衰疾病管理开启无创监测新时代,也为合肥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一股新动能。

生物医药产业关乎人民生命健康,既是朝阳产业,也是民生事业。

近年来,合肥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目前,全市集聚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近千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形成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精准医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心衰管理开启无创时代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群体会越来越庞大。

正因如此,涉及心脏的异常信号,尤其值得及时监测并尽早干预。

“我们的无创肺水测量仪是全球首款无创心衰监测管理设备,可以定量检测肺水含量,从而及时指导调整针对心衰患者的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方案。”以心医疗董事长王莉向记者介绍,该设备通过向肺部发送小功率电磁信号,来获取肺水绝对含量,正常人肺水含量为20%-35%,而这款设备检测范围则可达到15%-60%。

正常情况下,人体肺部只需适量的液体来保持湿润,以利于气体交换。一旦心脏这个运输血液的“水泵”功能减弱,便会导致肺部液体淤积,肺水含量升高。

对于大部分没有发展至晚期的患者来说,心衰的痛点不是初诊而是确诊后的心衰管理,其中,肺水的监测评估阻断这种心血管疾病恶化进程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以心医疗的无创肺水测量仪只需患者外部佩戴,无需侵入,整个测量过程只需要大约45秒,为心衰疾病管理开启无创监测新时代。

“此前,临床上一直缺少一种能够无创又能够精准快捷地进行肺水检测的手段。传统的方法,比如说听诊器,简单却无法定量,CT等检查方式可以定量又不够便捷。”

作为全球领先的心血管介入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心医疗正把合肥作为发展的重要根据地。

12月18日,以心医疗心血管产品及高值耗材研发产业化项目在合肥正式落地揭牌。该项目位于合肥经开区,投资总额约20亿元,主要建设心衰肺水无创监测、药物球囊、结构心(生物及高分子材料瓣膜系列产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基地。

在此之前,以心医疗的无创肺水测量仪已于2023年4月获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从申报到拿证仅用了23个工作日。

“今后,我们将继续扎根合肥,以实现心血管医疗诊疗的普惠性属性为使命,不断创新产品,努力造福更多中国心血管患者。”王莉表示。

无创肺水测量仪

资本与创新携手赋能

耐心资本的“陪跑”,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力量。

2023年9月,在以心医疗近1亿美元C轮融资中,合肥海恒资本、合肥产投资本、滨湖科学城等合肥的耐心资本便竞相出手加持。

2024年3月,兴泰资本宣布完成对精密光学企业——上海树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称“树突精密”)3000万元股权投资,并通过“投引联动”方式,促成其研发生产基地落地合肥高新区,项目总投资5.5亿元。

树突精密专注于微型精密显微光学领域,目前已建立全球领先的超精微光学系统技术体系,实现了中国在超精密光学领域对国外的反超,主要产品有活体细胞光学扫描仪、医用内窥镜、淋巴结扫描床旁快检设备等超精微光学仪器,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可观。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等特征,对产业资本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有一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新药研发的巨大风险和高昂成本,叫“十年十亿美元”。从研发、临床到生产、应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烧钱”。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合肥坚持招引与培育并重,巩固拓展“基金+平台+并购”招引路径,做企业城市级合伙人。同时,发挥省市政府母基金引导作用,遴选设立生命健康领域基金13支,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市级生物医药专项基金,持续打造规模超500亿元的基金丛林,以耐心资本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产业后劲才能持续增强。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合肥持续赋能创新生物医药研发,聚焦生物大分子与细胞动力学、免疫与肿瘤、脑功能与脑疾病、创新生物治疗与新药研发等研究方向,推动科创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

聚焦生命科学、疾病防治等前沿领域,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组建生物医药方向新型研发机构11家,畅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途径。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鼓励科技创新骨干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在引育专业人才方面,合肥与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医大等多所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支持加强生命健康学科建设,破解行业高精尖人才紧缺短板。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

随着合肥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又一批新药品、新器械接续获批,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新获药品批件、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分别同比增长90.9%、100%,获证数量占全省38%、65%。

多个重点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安科生物重组人生长激素国内市占率第二;美亚光电口腔CBCT、欧普康视硬性角膜塑形镜国内市占率第一;锐世医疗PET/CT单个床位扫描速度全球第一;启灏医疗可降解膨胀止血棉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今年2月23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举行全数字PET/CT(DigitMI930)设备开机仪式,标志着这款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实现省内首用。

PET/CT,即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该院此次引入的全数字PET/CT设备由合肥锐世医疗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检查及评估,且使用全流程智能化操作,具备“精确采样”和“全数字处理”等优势,各项关键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这款产品于2022年底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2023年被纳入省‘三首’产品目录,在省市专班的帮助下,我们很快便与意向医疗机构建立了对接,拿到了首张订单。”锐世医疗总经理张博介绍。

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近年来,合肥坚持服务至上,积极打造覆盖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要素保障、配套平台、场景应用持续完善。

发力要素前端,统筹整合全市资源,加快推动化工园区腾笼换鸟,重点承载医药企业原料药、中间体制造,协调解决重点项目环评、水电气保障等问题。

布局服务中端,组建高新区、经开区2个省级医药创新柔性服务站,为生物医药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培训等柔性服务。依托上海医疗器械检验院设立高端医疗器械合肥服务站,合作建设合肥市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提升本地检测服务能力。成立全省首个生命健康产业平台公司,做好产业招商和生态打造。

拓展市场后端,建成全国首个场景应用医院—合肥新桥国际医院,打造高端药械产品集中应用场景展示区,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品种和生物医药重点产品目录,常态化组织场景应用对接活动,宣传推介优质药械品种。

合肥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打造全国一流的产业生态”这一目标,做好高质量项目招引、落地项目培育、产业生态优化等工作,推动合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


记者 李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