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在创新生态建设方面已做出明确布局
当前新一轮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生态化的转型。安徽省抢抓时代机遇,发布《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指明了新能源汽车生态建设的方向。
生态化发展已成为汽车产业供应链重构、价值链转移以及技术链融合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如本专栏内容《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所述,新一轮信息与智能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驱动人类社会文明朝向生态化发展的方向演进,进而革新经济发展形势,促进以生态经济为内涵的新经济的形成,从而重塑产业发展范式,形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发展范式。智能新能源汽车作为参与主体类型繁多、产业链高度复杂的支柱性产业,在生态经济的新发展范式下,将会产生全新的产业分工、供应链结构和商业模式,形成以创新驱动和泛产业集群生态为特征的全新发展范式,进而从产品、技术和产业方面重塑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传统封闭式的产业发展范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个性化需求与跨界融合趋势,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将由上游供应商、中游整车企业、下游经销商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立体网状生态”。随着能源革命、互联革命与智能革命的全面兴起,智能新能源汽车参与主体更加多样,相互作用关系更加复杂,将会形成以信息通讯、能源、交通、汽车多领域参与的泛汽车产业集群生态发展形式,从产品、技术、产业供应链与价值链等各方面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并进而重塑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1]。
安徽洞悉产业发展趋势,围绕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共建汽车产业新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等特点,产业链条长、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光明。鉴于此特点,为更好指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5月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提出,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到2027年,将安徽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2]。其中,创新生态为建设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推动传统车企与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动创新联合体建设与项目攻关,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检测中心。“智造”生态为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明确各市重点发展方向,打造全景产业链,培育“链主”企业,推动传统车企“双赛道竞争”,实施汽车零部件企业引育计划、构建新型整零关系。服务生态为构建现代汽车流通体系,引育后市场头部企业,打造诚信二手车交易的安徽名片。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投资运营公司、组建“电池银行”、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智慧高速公路网建设工程,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驿站客栈。加快公务用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新能源化。人才、资本、开放生态方面,培育应用型高峰学科、支持头部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支持合肥学院大众学院建设、制定汽车领域人才招引计划。实施安徽·合肥(芜湖)国际汽车展能级提升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汽车文化创意品牌。建立汽车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支持汽车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组建运营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大力支持优势整车企业加快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支持零部件企业抱团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及投资并购[3]。
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范式下,安徽加快建设智车强省,并取得卓越成果
“十三五”期间,安徽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新发展阶段,我国一定会有新的经济板块隆起,在这个新隆起的板块中,一定会有安徽。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将在安徽经济板块隆起的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因此,安徽省指引并跟随汽车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做出了明确建设规划,打造了独特的汽车技术与产业环境和生态,已实现长足的发展,未来将会产生更多惊喜。
发展汽车产业是安徽“东融西进”进位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省份,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下,安徽成为中国经济咽喉支撑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2023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71万亿元,增长5.8%[4],比全国平均增速的5.2%高0.6个百分点,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日发布了202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为安徽首位产业的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占安徽省总GDP的24.6%[5]。汽车产业因其产业链长且关联度高、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显著的经济贡献。同时,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存在严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安徽作为连接各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枢纽,在推动汽车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创新和供应链优化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安徽已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1200多家,在奇瑞、江淮、比亚迪、大众、蔚来等7家整车龙头企业带动下,建立起汽车全产业链体系。安徽各市都有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企业,一辆新能源汽车可以在3小时车程内配齐所有零部件。由此可见,发展汽车产业是安徽“东融西进”进位发展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徽也已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省将汽车产业列为“首位产业”,已对其新能源汽车生态发展路线做出了明确规划。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安徽省已将汽车产业列为安徽省发展的“首位产业”,出台了《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强化创新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巩固和提升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增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实力,统筹推进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安徽加快向新能源汽车强省迈进[6]。规划指出到2025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生态全面建成,自主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新格局,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到2027年,打造2-3家全球一流汽车整车企业和世界级汽车自主品牌,汇聚一批位居行业前列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引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后市场头部企业,建成全球一流的汽车创新人才集聚地,车路高效协同的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
安徽省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七大生态建设卓有成效,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正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具有一定的战略优势。近些年,安徽省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创新生态建设方面,安徽省高校院所在关键技术储备全国领先,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汽车制造,始终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建全省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实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研发、制造整体协同,在“三电”“三智”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安徽车”与“安徽屏”“安徽芯”“安徽脑”融合赋能,为汽车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智造”层面,安徽省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整车制造企业,发展了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越来越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在服务、人才、资本、文化生态建设层面,安徽省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全国领先,坚持全链条构建汽车产业生态,出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指导意见,颁布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全方位强化人才、资本等全要素支持,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圆桌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在开放生态建设层面,安徽省坚持以开放姿态拥抱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时代,走出去、引进来,深度融入全国和全球汽车产业链,支持推动整车企业在全球布局,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安徽汽车产业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进一步提速,产业链进一步夯实,集群化效应进一步彰显,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创新要素流通、七大生态良性循环方面,安徽省具有在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政、产、学、研、用配套体系。在泛产业集群建设层面,安徽省新能源智能汽车加速布局,产业链覆盖了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有利条件的领域,智能新能源汽车泛产业集群建设卓有成效。
七大生态建设引领“首位产业”生态化创新发展
安徽省在明确的规划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在新发展阶段,安徽省应巩固生态化建设成果,统筹推进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七大生态各方协同发力形成有机整体,推动产业集群与产业生态自然发展壮大。
把握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与生态化发展成果。在创新生态方面,建立以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为“中场发动机”的开放创新体系,以安徽省的发展战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景作战地图、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与企业需求为入口,依托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建立技术与产品验证中心、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营造创新生态的技术与产品协同开发体系。在“智造”方面,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景作战地图为入口,驱动全景产业链打造。服务方面,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流通体系、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各类特色服务。人才方面,建立基于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景作战地图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全方面、多维度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文化方面,打造黄山新能源汽车会议、战略咨询委员会、智库圆桌会议等思想高地,举办重要论坛、会议,拉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举办企业家安徽行、企业家见面会等活动,打造安徽省名片品牌系列。资本方面,建立合作平台,与基金开展合作,筛选优质科技项目实现走出去、与基金开展深度合作,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引进来,培育基金作为生态伙伴,将投资金额投于申报单位引育企业,实现深融入。开放生态方面,鼓励跨界融合,促进不同产业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利合作,打破传统产业创新壁垒,打造场景驱动、需求拉动、多方参与的联合创新协同机制,牵引和联合汽车生态企业及科研机构,拉通产、学、研、用一体化,形成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开放型创新生态体系。
点线面体联动、应用场景驱动、由易到难促进七大生态有机融合,形成有机创新整体。以“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建设工程”作为首要重点工作,形成以创新生态为驱动,智造生态与服务生态为牵引,人才生态、文化生态及资本生态为支撑,开放生态为灵魂的新经济生态有机整体。采取培育链主企业、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引育后市场头部企业、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形成以创新生态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在创新定义的路径下,从“急、难、少、缺”四个维度制定《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景作战地图》,并根据三大板块九项内容向多层次细分领域深度展开,精准提升产业“智造”与服务生态布局效率与效果,形成以智造生态与服务生态为牵引的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布局,牵引所需资本,精准匹配领军、创新、复合、专业技能型人才,并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加大传播力度,形成以人才生态、文化生态及资本生态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以开放的心态持续扩大影响和吸引力,形成以开放生态为灵魂的发展模式。七大生态凝聚的雪球将推动产业集群与产业生态自然发展壮大。
总 结
在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化转型进程中,安徽省提前布局,抢抓时代机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积累了坚实基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巩固和扩大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安徽省坚持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将创新能力建设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首位,提出了统筹推进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和开放等七大生态建设,积极迎合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趋势,着力建设完善七大生态,协同科技创新要素和市场需求场景要素,促进汽车产业“七大生态”的有效链接、高效协同,巩固安徽省发展优势,以强促大,为安徽省“智车强省”建设注入强大驱动力。新发展格局下,安徽省将继续统筹推进七大生态建设,形成有机整体,引领安徽省汽车产业生态化转型,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助力安徽经济板块隆起。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 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OL](2024-03-29)[2024-06-05]. https://mp.weixin.qq.com/s/VO9dvjRJ0achHEZMofXMNQ
[2] 安徽日报. 安徽:发布方案打造智车强省[EB/OL](2023-05-29)[2024-06-05]. http://dss.ah.gov.cn/yjcg/shfz/121608451.html
[3] 合肥日报. 安徽发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EB/OL](2023-05-30)[204-06-06]. https://www.hefei.gov.cn/ssxw/zwyw/108899288.html?eqid=9cdccd3900012f7400000006648ac89f
[4]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安徽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03-20)[2024-06-05]. https://www.ah.gov.cn/zfsj/tjgblmdz/sjtjgb/565313471.html
[5] 中国新闻网站. 2023年安徽汽车产业营收1.16万亿元 新能源车产量增逾六成[N](2024-03-20)[2024-06-0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027861273132935&wfr=spider&for=pc
[6] 安徽省汽车办.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关于加快推进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工作的通知》解读[EB/OL](2023-10-25)[2024-06-05]. https://fzggw.ah.gov.cn/public/7011/148845811.html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