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需要跑过一条布满荆棘的创新之路,才有可能把科学“智产”变为产业“资产”。在科创气质鲜明的安徽,巧用逆向思维,由市场入手,以场景为纽带,把技术难题转变为产业机遇,正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
其中,以合肥为代表的城市,在场景应用创新赛道中已率先起跑。场景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场景开放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提升要素资源配置的精度与效率。以合肥为核心,安徽省计划到2025年形成覆盖生产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场景创新网络。
“钢铁工匠”解决焊接痛点
4月底,在合肥市南二环西延项目施工现场,两台焊接机器人正式“上岗”,它们身披银色铠甲,挥舞机械臂,在钢箱梁上划出精准的蓝色弧光。仔细看,可以发现,一排排焊缝整齐划一,没有歪扭的焊痕,也没有参差不齐的接口,每一道焊缝都像是出自“完美之手”。
时间回溯到2024年12月,在合肥市重点局建设项目场景应用创新沟通交流会上,施工企业普遍反映桥梁钢结构焊接长期依赖人工,存在效率低、安全隐患大、作业环境危害健康等痛点。
合肥市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合肥场景公司”)以此为突破口,联合市重点局、市科技局等单位,系统梳理施工全生命周期场景需求,锁定焊接机器人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精准匹配安徽工布智造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博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技术服务商。
“用标准化产品解决非标构件问题,焊接机器人能让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30%—50%。”安徽工布智造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工布智造”)副总经理朱克扬表示,工布智造通过预先编程的精确路径和参数,解决非标件“一次性”问题,实现从“单点突破”到“行业复制”。
当手机、汽车、家电等标准化产品被自动化生产流程全覆盖时,焊接工人面对的仍是机械设备、桥梁、船舶、钢结构建筑等场景中的非标构件。工布智造自主开发的智能操作系统,结合工业设计软件和视觉设备获取构件三维数字模型,运用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操作指令,驱动机械臂和生产设备联动,可实现对金属结构切割、装配、焊接、喷涂等智能操作。
在朱克扬看来,技术“能用”比“高精尖”更重要,工布智造的焊接机器人更加追求实用性,聚焦制造业的“刚需”,例如免编程、易上手,能在油污、振动环境下稳定工作,“不仅焊缝均匀、几何形状精准,还有效降低质量波动”。
正是这些“钢铁工匠”,以极高的定位精度、惊人的焊接效率,为合肥城市建设注入“智造基因”,助力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智能化升级。
通过常态化的场景对接会,将技术落实到场景中,在合肥已经成为常态。合肥场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好技术落地到好场景,公司目前已服务企业3000家,发布机会900个,开展场景活动270场,推动落地合作1200项。
加速构建系统性生态
“为市场找技术,为技术找市场,才能更好赋能未来产业加速发展。”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场景开放城市,合肥自身就是一个“超大场景”。城市建设、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各种需求,在这里汇聚成各类“场景”,催生大量融合创新、共享共研“机会”,扎实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
在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桃花潭站,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通号低空经济(合肥)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来自科大硅谷片区的智地感知(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一套具有“飞天遁地”巡检能力的智慧化系统,融合“低空”与“量子”技术,开创国内领先的巡检新模式,为轨道交通安全提供智慧守护。
“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去年7月完成建设并开始运行。”通号低空经济(合肥)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高炜介绍,该系统实现了轨道安全智能预警,线网推广应用后预计可有效降低巡检人力成本约50%。
除了“隐匿”在背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创新也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
清晨的街头,一辆造型酷炫的无人快递车正灵活地穿梭在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的社区间,送至驿站后,无人快递车会电话提醒顾客尽快取件。便捷的生活源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但将技术真正落地快递场景并实现规模化常态化应用,并不简单。
肥西无人之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无人化工具+生活场景的企业,联合无人车研发生产企业九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可提供快递无人车应用解决方案。合肥场景公司则积极链接中国邮政肥西分公司以及德邦、韵达等多家物流企业,促进无人车技术在不同环境中验证和应用。今年3月,肥西县上派镇投入2辆无人快递车,过去两个月,已经配送超8000件快递,预计5月底将扩展到30个小区。
为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1月15日,由26家合肥国企单位组成的合肥国有企业场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围绕国企生产运营痛点及需求,合肥已挖掘发布场景机会61个,推进260余家科创企业与业主单位精准对接,促成近30项场景合作项目落地应用。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场景开放创新的政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合肥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发布行动方案,加速场景开放创新布局。
合肥市提出到2025年底,围绕战新产业融合发展,广泛开放城市场景机会,全面实现跨界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推动场景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全国领先的场景创新生态。今年3月,安徽省科技厅发布了安徽省场景创新“三张清单”,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节能和环保、绿色食品等产业,并开放合肥、马鞍山、宿州、池州、芜湖等城市省级单位场景机会。
让更多好“场景”照见科创好风景,安徽的场景创新正加速构建正向循环的系统性生态。
文/《徽商》全媒体记者 刘娜 图/刘姜 李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