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科创中国”高速重载车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科技服务团项目推进会在马钢成功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宝武工程科学家、马钢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安徽省金属学会理事长张建,以及来自大连交通大学、西华大学、高校院所的科技服务团专家,马钢交材、技术中心等有关单位负责人、技术骨干出席相关活动,会议由田志凌主持。
推进会上,田志凌介绍了“科创中国”高速重载车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科技服务团项目进展及本次会议的主题。西华大学的高杰维博士作了“车轴感应淬火改性技术研发指南及建议”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在车轴表面感应淬火方面已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并从技术、工艺与装备三个方面提出了感应淬火车轴的未来规划及方向;大连交通大学的任瑞铭教授作了“车轴钢(超声)深滚压技术研究”的报告,重点介绍了(超声)深滚压技术发展进展以及在机械零部件上的应用,并结合车轴产品需求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提出未来产业化应用的建议;马钢首席研究员赵海作了“马钢高速空心车轴产品研发”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马钢高端车轴产品的研发历程,提出了车轴未来采用 “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表面改性)”路线,实现产品更新换代的技术展望。与会专家对感应淬火、(超声)深滚压两种车轴表面改性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在听取与会专家的报告和交流后,翁宇庆院士系统分析了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势和不足,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指出,(超声)深滚压技术可以在已有产品标准和马钢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借鉴类似产品的应用经验,短期内集中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具备产业化条件。关于感应淬火技术,需要对机理和技术参数进行深入研究,细化工艺、装备路线图,并循序渐进逐一突破,在1-2年时间内,完成产品样件的开发和试制,为未来产业化提供依据和支撑。
“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高速重载列车车轴表面改性关键技术研究”自2024年9月启动以来,安徽省金属学会积极协助中国金属学会围绕项目技术路径、方向,组织学会专家技术委员会为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团队提供参考,并详细制定项目推进会会议方案,针对“表面感应淬火”“车轴表面(超声)滚压技术”技术方向先后组织专家在西华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召开技术研讨会,聚焦高速重载列车车轴表面(超声)滚压技术与应用,以及对高速重载车轴感应淬火技术与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此次推进会旨在更深入地推进车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成果在马钢重载车轴制造技术的深度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有望推动相关技术在行业内的进一步创新与广泛应用,助力提升我国高速重载车轴制造技术的整体水平。
会上,马钢分别与西华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