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安徽省全科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和莱芒生物协办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系血液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交流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为已接受或拟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搭建一个专业、全面的沟通平台,通过专家讲解、患者分享及互动答疑,帮助大家深入了解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全程管理要点,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指导与支持。

王兴兵主任致辞:CAR-T细胞治疗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会议伊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王兴兵主任发表致辞。王兴兵主任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级主任医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层次人才(C类),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CAR-T治疗经验丰富,主持开展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的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相关临床研究达3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致辞中,王主任简要概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在CAR-T治疗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着重强调了CAR-T细胞治疗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巨大的潜力。

专家讲解:CAR-T治疗全程管理与居家护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薛磊主任以“CAR-T治疗全程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从治疗前评估、外周血采集、桥接治疗到CAR-T细胞的回输、回输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治疗后随访的整个环节。薛磊主任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十余年,尤其在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强调,CAR-T治疗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先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精细化的全程管理。从治疗前的患者评估、预处理方案制定,到治疗后的细胞因子风暴监测和长期随访,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薛磊主任的讲解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胡丽琴护士则围绕“CAR-T治疗后的居家护理”展开分享。胡丽琴护士凭借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了实用的居家护理建议,包括如何预防感染、监测身体状况、管理饮食与作息等。她的讲解深入浅出,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居家护理的关键要点,确保患者在治疗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患者分享:真实案例传递希望与信心

本次活动中,有多位接受过极低剂量代谢增强型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来到现场,分享了他们的治疗经历与康复故事。其中,一位分享的患者介绍,在入院时全身布满巨大肿瘤,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加入试验组接受治疗,幸运的是治疗后获得了完全缓解,患者表示“感谢医生给予的第二次生命”。另一位患者的完全缓解时间则已接近两年,她介绍自己在2020年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前期经过多次化疗,复发了三次,于2023年初接受了CAR-T治疗,“现在身体状态还不错”。她们的故事为在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医生答疑: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王兴兵主任耐心解答了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一位患者家属咨询了关于中枢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与风险,王兴兵教授结合团队的实际治疗经验进行了详细解答。他介绍,团队已利用新型代谢增强型CAR-T成功治疗了10例中枢性淋巴瘤患者,全部达到完全缓解,复发患者较少。但由于个体差异,并不能保证未来所有患者都能达到完全缓解。在谈到副作用等治疗风险时,王兴兵教授坦诚表示,细胞因子风暴不能完全避免,主要表现为发热、低血压、缺氧等症状,但团队凭借丰富的CAR-T治疗经验,可以及时对症处理后得到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