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一场关于经济形势与徽商发展的对话在安徽合肥开启。
3月7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指导,中国银行合肥分行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传媒、“科创融”平台共同主办,《徽商》杂志、徽商商学院联合承办的“金融汇企·科技赋能”2025经济形势(徽商)报告会在安徽合肥举办。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计永超,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合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颜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刘志迎,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孙学敏,安徽省山东商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原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厚亮,徽商传媒副总编辑、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鲍小春,中国银行合肥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铭,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宇,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聆思科技董事长胡郁以及来自学术界、金融界、商界等近300位嘉宾出席活动。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计永超
“徽商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徽商企业家的事儿是我们自己的事儿。”计永超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作为安徽省新闻舆论主阵地,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将坚决贯彻、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为全力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和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为安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行稳致远做好服务保障。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合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颜怡
“中国银行合肥分行愿以本次报告会为契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彰显担当,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展现作为,为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新篇章贡献更多金融力量!”颜怡表示,中国银行合肥分行将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管理模式,形成“科技金融中心+科技特色支行+专业队伍”的多层次专业化服务体系,给予合肥地区科创企业重点支持,同时发挥全球化优势、综合化特色,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多作为、贡献更大力量。
徽商传媒副总编辑、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鲍小春
“长期以来,广大徽商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应当说,安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奇迹,徽商企业家们功不可没。”鲍小春表示,徽商传媒将以服务徽商群体为己任,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举措,展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媒体典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刘志迎,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孙学敏两位专家以及科创企业家代表、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聆思科技董事长胡郁分别带来题为《从座谈会看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企业新质形象》《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困惑、分析与出路》的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刘志迎
“当前全球经济充满着不确定性,正是企业家发挥关键作用的时刻。应对与解决不确定性,是企业家的职责所在。”刘志迎从民营经济座谈会时代背景与意义切入,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在其看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增强、科技不断进步的趋势加剧,民营经济将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国际化合作深化等方向转型。
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孙学敏
“在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新质形象价值亿万。企业家紧牵科学家的手,打造新质价值,提升新质形象,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最好的选择!”孙学敏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成效,并以我国多个地区和知名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例,强调企业形象、城市形象与区域形象如同一个形象链条,打造企业形象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还有利于提升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形象。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聆思科技董事长胡郁
胡郁以科技企业创业者的角度回顾了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历程和现状,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洞察和思考。他指出,基因与生命、能源与动力、材料与制造、结构与设计、信息与智能是推动人类商业生态体系范式转变的五条关键科技主线,贯穿人类发展进程,影响着各个产业的变革。其中,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产品思维上,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并不直接等同于产品创新,企业需要重视产品思维,关注消费者需求,才能实现商业成功。
中国银行合肥分行为民营经济发展持续赋能
如何利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发展土壤?中国银行合肥分行积极作为,打造涵盖民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持续赋能。活动现场,中国银行合肥分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何晨、中国银行合肥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风险经理陈宇灵分别围绕企业家办公室综合服务方案、科创金融服务品牌等金融服务创新体系,深刻剖析中国银行赋能徽商高质量发展投资策略。
与会企业家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金融界、科技界专家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也进一步加强了金融资源和科技创新链接,为推动企业发展提速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