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舞台上,国产人形机器人穿上红色大花袄,不断变换队形,还玩起了二人转手绢。在合肥市包河区的中国视界产业园,也有这样一家公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进入量产阶段,即将迈出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步。新春伊始,中国视界产业园的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早已复工。今年1月,作为安徽省本土孵化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该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的融资,并获千万元级订单。

本土具身智能机器人即将量产

在合肥零次方机器人研发实验室内,一个拥有铁甲钢拳的人形机器人在研发人员操作下,顺利通过楼梯、斜坡等复杂地形,展现较强运动能力。同时,还能完成拳击、舞蹈、抓取物体等多种复杂动作。

这正是零次方机器人公司首款低功耗、高性能的通用型安全人形机器人——ZERITH Z1。“ZERITH Z1集成了先进的硬件架构与AI智能算法,能够适应多种场景应用,执行复杂的交互任务。”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闵宇恒介绍,该机器人配备了航天级的全身协调控制系统,将刚体动力学与浮动基动力学模型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套能够应对复杂动态环境的先进控制架构,极大提升了其在多变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目前,这款机器人已能够广泛应用于教育、文娱等行业,以及厨房、展厅、酒店等多种场景。”闵宇恒表示,“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ZERITH Z1将逐步进入家庭领域,承担更多细分场景的操作任务。”

据介绍,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和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孵化,是安徽省本土孵化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

零次方机器人团队由清华AI&Robot机器人实验室的博士、硕士与具有百度、字节跳动等背景的资深行业专家组成,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底层技术创新与L2级智能化产品的应用下放,具备本体硬件与AI算法软件的全栈自研能力。目前,零次方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运动控制、全身协同运动控制、基于视频特征模仿学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居国内前沿。

零次方机器人研发团队早期的核心成员,均为来自清华大学的“00后”。近3年来,该团队在机器人操作及运动控制领域成果突出,在TRO、CORL、ICRA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了数篇论文,荣获多项国家级机器人比赛冠军。

“公司在包河区注册成立后,我们的人形机器人研发算法、硬件以及整个生产线都集中在中国视界产业园区内,能够有效打通各个环节,确保人形机器人在初期阶段能够实现更快的发展。”闵宇恒介绍,零次方机器人计划在2025年实现200余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并完成面向中小企业用户市场的可行性验证。今年,该公司还计划发布最新算法,完成新产线建设等。

科创热土加速未来产业发展

“0的0次方在数学上是未定义的。”闵宇恒谈到公司名称“零次方”的由来时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名字传达出一种没有上限、不断突破边界、充满无限可能的理念。”

“安徽拥有非常适合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土壤,省、市、区更是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突破,包河区率先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专班,并在融资、人才等方面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闵宇表示。

记者从合肥市包河区科创集团了解到,在培育孵化零次方机器人的过程中,该区充分发挥招商队伍、产业基金、平台载体的联合作用,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加持企业发展资金,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生产、办公场地,以及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起跑,已招引培育零次方、众擎、中科深谷等人形整机企业,中鼎、敬科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迁移相机、天枢新材、摩马智能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全区共聚集人形及智能机器人产业下游企业50余家。

“新的一年,包河区将继续发挥包河科创集团、包河创投、区人形机器人工作专班的协同优势,聚焦人形及智能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创新发展。” 该区人形机器人专班负责人介绍,将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为主平台,依托安徽创新馆、合工大智能院等创新载体,发挥中科大、合工大及相关重点实验室的人才优势,开展人形及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延链、强链、补链”工作,加快推动该区人形及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和企业集聚。(通讯员 叶玉庭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科创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