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省政府工作报告,我备感振奋,备受鼓舞,报告清晰展现了对科技创新的坚定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王育才表示,一系列鼓励创新政策的出台,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王育才就当前大家对集采背景下药品质量的担忧及新药研发困境带来了自己的建议。“建议弱化价格单一指标的权重,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确保中选药品质量可靠,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把控药品质量。”王育才还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新药研发,建议政府设立专项新药研发基金,对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给予直接的资金补贴。还建议政府出台政策专项支持创新药企科创板上市。

“作为博士生导师,我也在关注研究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他们是高校创新的主体,但面临科研及生活负担的压力。”他建议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程,将心理健康问题纳入高校的重点关注范围,并适当提高助学金和科研补助标准,缓解其经济压力,从而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王育才的建议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在量子科技、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核能聚变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建议以这些优势领域为突破口,吸引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和龙头企业入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安徽在科技前沿领域的竞争力。”

“其次是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的优势。安徽省拥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如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量子国家实验室、在建的滨湖大科学城等。”王育才建议,深化这些平台的协同创新功能,加快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王育才还建议在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推出更加精准的支持措施,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科技创新不仅要注重技术本身,也要融入安徽的文化特色。”他建议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尤其是在文创、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形成安徽特色产业的独特标签。(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武鹏/文 任逸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