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代表,我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触颇深,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省人大代表、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于振中表示,报告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如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等,明确了坚持科技打头阵,将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于振中建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重大问题,“建议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成果法律化,把成果转化效益等作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他认为应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平台,加速成果产业化。“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成果转化支持,优化人才激励政策,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公益研究给予稳定支持。”

作为科技领域工作者,就“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于振中有自己的感受与建议:“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创新等。”

他建议,强化合肥滨湖科学城等创新平台的实体化运作,加大对大科学装置的投入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于振中建议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挥合肥、芜湖等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带动皖北、皖西等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武鹏/文 任逸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