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也是安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新质生产力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新动能,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那么,民营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卞凯民认为,企业家、企业、政府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企业家要不断提升创新意识,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目标,将企业发展战略与之紧密结合,积极关注前沿科技,敏锐捕捉发展机遇,不断强化人才意识,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智库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卞凯民告诉记者,民营企业要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建立内部研发中心、与科研机构合作、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等方式,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模式和发展路径,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主动拥抱数字经济,积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客户服务。“从简易的业务流程数字化入手,逐步向全链条的智能化生产过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政府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创新研发引导体系,人才激励、培养、服务体系等,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环境。也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与项目合作,融入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卞凯民表示,应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助力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全力冲刺。(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杨雪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