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党建一头连着党组织,一头连着产业链,是党建工作的新发展、新延伸,也是经济领域党建的新课题。近年来,宿松经开区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红链强企·赋能发展”行动,以党建“软实力”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强化组织建设将党建“合力”汇成发展“动力”。一是产业党委抓统筹。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通过职能部门牵引建、非公企业党支部整合建等方式,成立电子信息(电容器)和纺织服装2个产业链党委,持续深化“红链强企·赋能发展”行动,助力链上企业更加高效配置生产要素、更有成效做好衔接协调。二是链上支部抓跟进。灵活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相结合的方式,在2条链上跟进成立企业党支部13个,吸收重点企业、行业领头企业党组织书记任产业链党委委员,选派21名“红链党建工作指导员”全覆盖指导党建工作,推动组织建设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组织活动与企业经营同步开展。三是企业党员抓示范。秉持“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向培养”理念,今年链上企业发展预备党员8名,同比增长60%。开展非公企业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82个、先锋岗46个、责任区80个,引导党员带头创先争优。联动开展党务工作者、党员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四轮集中培训,覆盖300多名非公企业党员,促进提升能力、增强党性。

强化资源集聚把党建“优势”转为发展“强势”。一是搭阵地强链。将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建设纳入园区党建重点工作,投入60多万元,高标准打造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链上企业提供活动阵地;同时,推动主导产业链“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党组织打造党建活动阵地,实现共享共用。二是聚人才引链。通过人才招聘会多元化签约一批、人力资源机构市场化匹配一批、高校院所便捷化招引一批等方式,解决链上企业引才需求200余人;提档升级人才政策,为企业人才提供项目资助、场地支持等激励保障,帮助链上40余名高层次人才顺利入住人才公寓,20余名人才成功申报菁英学子生活补贴。三是强共建补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党建共建方式,持续壮大产业链党建“朋友圈”。链上重点企业与安徽工程大学签署党建结对共建协议,推动校企合作,补足链上研发等短板。

强化服务保障用党建“温度”助燃发展“热度”。一是“红链专班”精心组织。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产业链有关部门及工作专班职责,强化同县干招商组、产业招商局的联动,切实加强“双招双引”和突出问题协调解决等工作,并依托现有龙头企业,整合优质资源,齐心做品牌,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同时建立产业联盟党支部,突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二是“分片包保”精准帮办。建立“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局室负责人联系企业”的服务企业制度,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问题帮办 助企发展”大走访系列活动,主动上门对接链上企业需求,为企业解决土地、用工、用电等突出问题71个,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志愿团队”精细推进。依托专班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凝聚党员骨干力量成立产业链税务师、会计师、律师等3支志愿服务团,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深入开展政策解读、专业技术帮扶等组团服务10余次,培训企业职工600余人,针对企业关注的政策法规进行宣讲,就企业财务、税费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以高质量理论宣讲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宿松经开区一位负责人表示,产业链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经开区党工委将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产业链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通过将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有效激活产业链党建引领作用,赋能链上企业“益企加‘宿’”。

(陈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