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16日,以“科技引领发展 产业融合聚变”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来自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知名企业与国际组织参展参会。此次是科大硅谷第二次参与高交会,将深化产学研合作,链接展会高校资源,从源头“淘金”,助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让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谷”中。

源头“淘金”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本届高交会首次设置创新创业与金融服务、产教融合、科技巨头产业链等特色展区,科大硅谷位于“科研成果—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展馆,以其独特的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和科创成效,吸引了众多政、校、企展团参观,以展串“链”,让流量变“留量”。

科大硅谷公司工作人员积极利用高交会平台,走进展区深度链接校企资源,“我们有非常多的项目在合肥落地,也经常听武大合肥研究院说科大硅谷给予了很多支持。”在武汉大学展区沟通时一名工作人员说到,“我们通过省市校区合力、资本助力、创新给力,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产田’,进而赋能安徽‘三地一区’发展。”科大硅谷公司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科大硅谷的组织运营、政策设计、资源配置以及保障机制。“合肥这两年的发展很快,没想到你们推动了这么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希望后期有机会能够走进科大硅谷。”厦门大学展区的工作人员翻开科大硅谷高校成果手册,不住地点头。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通过全面展示创新举措和建设成效,科大硅谷加速释放“引来一个,带来一串”的叠加集聚效应。

创新机制 畅通产学研链条

深圳高交会、香港创科展、澳门 MIF展会……每一次参展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与往届高交会不同,此次高交会首次设置了产教融合展区,科大硅谷再度参展既是符合自身“产学研”创新机制的恰逢其时,又是从源头抓技术成果和人才的必然之举。

截至今年9月科大硅谷集聚吸引入驻科技型企业1725家,这其中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举措。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工作机制,科大硅谷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领导小组(办公室)+服务平台公司+全球合伙人+属地政府”的工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作为通过中国科大赋权成立的高科技企业,为能落在科大硅谷片区而骄傲。”中科优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良彬说到,像中科优材这样的中国科大赋权项目有90%落地在科大硅谷。为了推广中国科大“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科大硅谷为赋权项目提供早期开办服务,对接政策、场地、链接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等加速服务。除了从高校“掘金”,科大硅谷还与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高能级研发机构、交叉研究平台等相互赋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沿途下蛋”,并逐渐深入海内外高校院所,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入谷转化。

通过“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协同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深入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韩国等海内外众多高校院所、实验室,启动高校院所源头技术“淘金计划”,招募“校园大使”,科大硅谷不断挖掘科技成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