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李未可科技在合肥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了三款AI眼镜新品和零级智能体ZeroAgent。李未可科技创始人茹忆在发布会上表示,AI眼镜,AI在前硬件在后,AI技术必须成为用户需求的第一响应者,而非硬件的附属品。

让AI成为人的 “第二大脑”

李未可科技创始人茹忆登台时,佩戴的眼镜正实时生成提词。这个细节暗合了他演讲的核心观点,“人类与工具的交流方式,正在从‘使用’变成‘共生’。”

在会场巨幕上,从甲骨文到ChatGPT的文明演进图谱徐徐展开,最终定格在一副看似普通的眼镜上。

这款搭载“零级智能体”的AI眼镜,像极了《思考,快与慢》描述的双系统大脑。

当用户询问天气情况,镜腿微微震动,0.3秒内调取“天气智能体”应答;规划旅游路线时,则唤醒“旅行助手智能体”协同作业。

现场演示“推荐合肥一日游”时,多个AI如同默契配合,瞬间生成包含路线、餐饮、讲解的全套方案。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合肥企业正在生产的现实。”现场工程师指着一副钛合金镜架解释,38克重量里集成了高通AR1芯片、索尼IMX681传感器和四麦克风阵列,如同把整个中关村装进镜框。

更令跨境商人感叹的是其在90分贝噪音中仍保持92%识别率的降噪算法,这相当于在摇滚音乐会现场听清耳语。

“真正的科技 应该‘隐形’”

在展区的体验区,科技感瞬间转化为都市时尚秀场。

上班族林女士试戴镜腿印着隐藏Logo的商务款时感叹,“终于有不像‘理工男审美’的智能眼镜。”当科技产品成为时尚符号,其普及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

设计师团队揭秘了产品哲学,镜框重心置于人脑黄金分割点,33克全钛架配合三涂三烤工艺,让科技穿戴品有了奢侈品的质感。

防漏音技术则像给声音装上“定向导弹”,50厘米外泄音衰减35分贝。

“真正的科技应该‘隐形’。”产品经理展示九色变色镜片时,镜片正随光线自动调节透光度。不过眼前的技术显然更温暖,近视用户能定制带度数的智能墨镜,巢湖边的摄影师不用再为切换滤镜手忙脚乱。

米奥会展董事长潘建军带来的测试视频,让外贸从业者坐直了身体。越南采购商说出带着口音的中文“2009型叉车参数”的瞬间,被实时转化为精准中文投屏。这种“即时同传”能力,把过去需要熬夜整理客户信息的展会工作,变成了实时数据流处理。

更深层的变革在看不见处发生。当两副眼镜通过MCP协议互联,跨国谈判变成“加密通话”,采购数据通过二维码扫描即时显现。有参展商形容这是“给每个商人装上读心术”。

技术团队透露,目前已收录全球6800个景点数据,并整合了地理位置信息、图像和文本数据,通过大模型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旅游信息服务,还能根据用户需求生成个性化的旅游规划,让旅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合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大后方”

李未可选择在合肥举办新品发布会别有深意。茹忆表示,李未可与合肥的缘分始于2021年,如今,李未可的总部、研发、销售、交付都在合肥完成,合肥已经成为李未可最重要的“大后方”。

“智能眼镜需要的芯片、传感器、光学模组,合肥半小时供应链都能解决。”现场相关行业从业者指出,从新能源汽车到量子通信,合肥始终在寻找下一个产业爆点。

作为新近入驻合肥“中国视谷”的重要AI科创企业,李未可科技的发展得到了合肥市在人工智能产业,尤其是智能终端与视觉AI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大力支持。合肥市正积极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中国视谷”作为核心载体之一,聚焦视觉智能和智能穿戴设备产业,为入驻企业提供从研发支持、产业链协同到应用场景开放的全方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