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机器人。

未来在果园里采摘水果的可能不是农夫,而是一台台机器人。4月14日,记者走进史河机器人(合肥)公司,探秘这些“变形金刚”如何从实验室迈向现实。

在这家位于瑶海区的科技企业实验室里,一台机器人正灵活地“捏”起模拟苹果的球体,动作轻柔。这类复合机器人,不仅能摘水果、避障碍,还能“拼积木”式换装履带或传感器,变身“巡检员”“清洁工”等。

“这台MMX5复合机器人基于ROS开源系统,集成自主移动底盘及机械臂运动规划,包括融合了2D/3D激光雷达、IMU等传感器的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可实现未知环境建模、自主路径规划、实时避障、完成移动抓取任务的路径规划及车体运动控制。”史河机器人(合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同时配备深度相机,基于OpenCV(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及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目标物体识别及定位。

记者观察到,这台机器人最吸睛的,是前端灵活的机械臂和可调节力度的机械爪。“产品利用MoveIt(机器人运动规划库)完成机械臂运动规划,控制机械臂完成目标抓取,该系统实现了移动机器人SLAM与机械臂运动规划的协同控制,可用于柔性制造、农业采摘、助老助残、家庭服务等场景的研究及开发。”技术人员表示,其中内置传感器能实时检测抓取力度,确保苹果不被捏碎,末端快拆设计让它可以轻松更换“手套”,实现从摘苹果到捡鸡蛋的轻松转换。

目前,这类机器人已经更新迭代至第三版,广泛运用于高校、研究所以及行业应用,客户包括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果农合作还在探索阶段,但我们的底盘越野性和机械臂柔性操作能应对田间复杂环境。”技术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现场的复合机器人不仅能摘水果、避障碍,还能“拼积木”式换装履带或传感器,根据客户定制需求变身“巡检员”“清洁工”等。


记者 邵晓杰/文 高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