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产品在设计之初就针对北美市场,不适合欧洲!”

“北美市场已经脱销了!上不上产能?”

“上一轮就因为我们定价不是最低的,导致60万箱货没卖完。”

“这一轮又加产能又提价,25%增长怎么完成?”

假如有一天,你任职的“世界顶级半导体材料研发与生产厂商”,将一个战略核心项目交给你和团队运作,你要如何面对这个艰巨挑战?

窗外阳光灿烂,教室里“热辣滚烫”。从早上鏖战到晚上10点,中午只休息半小时,嗓子都快喊哑了,但是所有人愈发精神抖擞、激情澎湃。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创新班的一堂“科创企业-商业决策实战模拟课”,同学分成5个小组,在2天里“跑”完一家全球化布局的公司5个生命周期、30年发展之路。

“每天超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一下子回到创业的时候,”二期班轮值班长李雪说。

“我们组研发做得很好,没想到最后库存卖空,反而丢了分。”来自深圳的创业者赵云龙说。

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5万亿安徽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两个“新”字。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全面起势,对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他们最好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能成为科技创新中的“关键变量”。而这样的“企业+”,安徽正在为产业“量身定制”。

【01】

两位院士

由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为科创企业家特别定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创新班于去年3月正式开班,罕见地由两位院士“开课”,这样的“高配”让同学们感动又震撼。

《“双碳”目标下能源产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是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讲的第一课。元琛科技执行总裁陈志表示:“我都是全神贯注地在听讲,生怕落了知识点。希望未来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对我们企业、对安徽经济能有更多的促进和助力。”

院士“开局”,是科技创新班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张捷,则为大家带来了《科技企业的商业发展历程》,系统地梳理了发展思路。潮流瞬息万变,如何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身企业所处发展阶段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方能立于潮头。

此后,中国科大讲席教授、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中国科大教授崔志坚,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管理学院前院长吴晓波等都曾走上过科技创新班的讲台。

2025年3月21日,一堂计划外的“DeepSeek”课,又让同学们直呼过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汤进教授,讲完课后被团团围住,有的要求加微信,有的要请老师来自己公司指导。

科技创新班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完成计划内的课程,我们还会根据当下值得关注的科技元素或者学员要解决的科创企业发展问题增加课外赋能。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科技创新班杭州游学

去年9月,班级就联动科大硅谷全球合伙人、中国科大浙江校友会组织了杭州游学。如走进浙江大学开展两校校友企业家联谊;与同为中国科大校友的西湖大学教授交流创新人才培养;与智慧物联龙头企业大华股份执行总裁、研发中心副总裁、算法总监等共同研讨战略、出海、场景需求与技术实现;与元素驱动交流生物智造从科研到产业的跨越,也实地体验了“七龙珠”之一灵伴科技的AR眼镜。

image.png

学习与科商工作坊现场

科技创新班“科商工作坊”还邀请了首期班6位来自科学岛、中国科大先研院的同学分享了超导、太赫兹等前沿科技,之后大家又围绕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路径等进行了“共创学习”,为科研工作者将成果更有效、更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企业、产业视角的建议。

到今天,科技创新班已经在开办第三期,近120位同学参与学习,不论你是哪一期的学员,新开的课程只要有兴趣都可以报名。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科技创新班润物细无声。

探索科技前沿- CRAFT园区聚变创新展览馆参观学习

【02

一种生态

“我们公司主要研发固定翼飞行器,目前从小批量试产开始进入大规模生产。为建设生产基地,我们考察了长三角多个城市,去年机缘巧合报名科技创新班,让我下决心落户到合肥高新区,到这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千帆智能航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赵云龙曾求学于哈工大,之后在深圳创业。一次学习,让他选择成为一名新徽商。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校区(建设中)

有回家的感觉,是因为赵云龙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开班没多久,班级学习项目路演,赵云龙和查晓强的项目分别获得了第一、第二。查晓强是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双硕士、合肥晋怡科技的创始人,公司研发生产的碳纤维预浸料等航空复材,正是赵云龙所需的“轻量化”原材料。或许是路演后的相视一笑,或许是创业路上的惺惺相惜,两人开始频繁互动,你到我深圳公司来联合个课题,我到你合肥公司来做个小试。而就在打得火热之际,班上做投资的“老邢”,也在关注他俩,“想投”的眼神藏不住。

类似赵云龙、查晓强和老邢的故事,还在科技创新班不断上演。大家惊奇地发现,产业链上连着我和你,甚至互为上下游,难道这只是巧合?

当然不是。原来,每期科技创新班招生,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的老师们都会精心遴选,根据产业图谱搭配出来的班级,很容易擦出合作火花。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东业务部总经理陈何表示,公司之前投了不少安徽科创项目,未来还会持续关注,通过科技创新班,又收集了不少好线索。

科技创新班学员结构的另一大特色,是不仅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的负责人,还有中国科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研人员。有同学感叹,没想到以前接触不到的专家成了“同桌的你”,专家们也发现,有这么多企业渴望参与成果转化。

在安徽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中,“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打造的重要创新平台。“谷、院、网”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赋能,“聚变”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正是在这个大生态中,孕育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创新班这个小生态,这里不只有一张课桌,还有一个“科商严选”的供需对接平台。

【03

五懂人才

连续创业者李雪创办的耀安科技,定位于国内领先的智慧安全生产解决方案服务商。模拟商战课上,穿越6个财季,5项指标全部达标的就是她们组。“我们组的CFO是芜湖中鼎恒盛的董秘粟巍,别的组还在为了指标激辩时,他已经迅速把股权、毛利、份额各维度指标做成了可视化模型,帮助小组成员迅速形成共识,在他和R&D、CMO的‘神助功’下,我们组最终获胜。”

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于做好科技创新型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复合能力,又有了更深的感悟。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确实一个都不能少。企业家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企业+”,不断叠加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而科技商学院理论+实践+实战+实效的培养模式,在同学们的成长中有了具象化地体现。

对于“五懂人才”,几乎所有同学都能脱口而出,这对他们已不仅是学习要求,更成为了自我追求,这与他们对“五懂人才”深层次的认同密不可分。

合肥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于振中院长是首期班的学员,他认为,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非常需要科技领军人才或者叫科技型企业家,“将来我们有很多技术从学校、科研院所走出来后,需要联动他们更好地转化以及产业化。”有了“五懂”的共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才能成为双向奔赴的“破壁者”。

而在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看来,中国科大不仅要办国际的、顶尖的科技商学院,还要链接全球资源,把最优秀的要素嫁接到安徽来,为安徽乃至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写好人才“代码”。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培养模式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鸟瞰图

来源:《徽商》全媒体

文:宣岚

图片:中国科大科技商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