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24中国(合肥)场景创新生态大会在合肥召开。大会以“合创场景、共赢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的场景大咖、独角兽等新物种企业、科技创业者相聚合肥,全方位展示场景创新的“合肥模式”成果,共话场景创新的新机遇、新方向。

会上发布了《中国场景创新研究报告2024》、合肥市场景创新生态体系、合肥市城市安全超级场景及年度第二批场景机会清单;同时还进行了合肥市场景创新项目签约、首批场景服务合伙人签约、首批场景实验室共建签约、成立合肥市场景创新生态联盟等系列活动。

场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要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合肥深入打造“全域场景应用创新之城”,以场景创新为新引擎,驱动大湖名城创新发展。

为更好地将场景思维、场景方法融入城市科技、产业、民生发展中,为场景创新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大会发布了《中国场景创新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新型储能、新能源出行、数字座舱、辅助驾驶、产线自动化是企业参与度最高的场景,揭示了与储能、车、智能制造相关的场景,是当前最重要的创新领域。在技术创新层面,云计算与平台技术群、人工智能技术群、无人机器技术群等是最具场景适应性的多用途技术。

为加快推动合肥市场景创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场景驱动新经济发展的新标杆、新典范,促进一批创新性和爆发性的场景集聚合肥,大会发布了合肥市场景创新生态体系、城市安全超级场景、年度第二批场景机会清单。

根据体系规划,2025年底合肥将围绕场景全面实现跨界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成全国领先的场景创新生态。聚焦这一目标,合肥市将着力完成激发市场化场景专业力量、加强场景开放力度,强化要素供给和政策支撑、超级场景策划和品牌塑造等六大任务,以“场景创新生态”为驱动,推动场景从发布对接走向务实落地。

城市安全牵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幸福期盼,蕴含着巨大的场景机会,城市安全超级场景也是合肥建设“全域安全未来智城”的重要抓手。该超级场景围绕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公共安全防控、生态安全保障、安全生产要求等5大领域,发布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预警、轨道交通安全一体化管控、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等10大城市安全典型场景,引领未来城市安全新标杆。

场景清单是合肥常态化推进场景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更多市场主体在合肥发现场景、对接场景、落地场景提供机会。大会现场,合肥市再次发布了50个场景机会。既有合肥市文旅局、合肥轨道集团等单位统筹资源开放的“机会包”场景27个,也有基于具体需求开放的“小切口”场景23个,涵盖了环境治理、城市建管、企业生成、社会民生等多领域,全方位释放场景机会。

现场,合肥水务集团、合肥合燃华润公司、合肥市轨道集团等业主单位,与井松智能、科大国盾量子、智地感知等能力企业进行了场景创新项目建设集中签约,将合力促进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走进“大市场”;安徽省科创投资有限公司、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与合肥市场景公司进行了合肥市首批场景服务合伙人签约,合伙人将切实助力技术研发突破,加强资源汇集融合,推动场景创新成果落地;现场多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合肥市场景创新生态联盟,张红文、胡志坚等登台见证联盟正式启动,联盟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场景应用创新试点探索。此外,现场还进行了合肥市首批场景共建实验室签约,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领域,首批合肥市拟共建三个场景实验室,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大会上,英矽智能、深势科技等多家企业获颁奖。

活动还邀请到了多位大咖进行创新对话,分享科技创新见解、交流场景创新动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带来了《开放创新生态与应用场景创新》分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带来了《大变局需要大创新》分享;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万建强带来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分享。

凯赛生物、非夕机器人、蓝象智联等企业代表,围绕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仿人化机器人应用、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话题,分享了前沿技术进展及场景创新机会,为场景创新工作探索“增量”。(通讯员 陈金格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科创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文 杨雪娇/摄)【部分图片由合肥场景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