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完当日的鲜叶,富溪乡茶农谢龙忠来到鲜叶收购点称重售卖。他打开手机上的“名茶之都黄山”小程序,在“交易”频道录入鲜叶的重量和收购价格,在完成交易结算的同时,后台也自动抓取了该条信息并上传至“茶产业大脑系统”,完成一道可追溯的信息采集。

OP0NQ1NVNA)4)49~OISW6MK.png

在“名茶之都黄山”小程序上,可实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追溯和一体化数字化管理。

“茶产业大脑系统的搭建,不仅让富溪乡黄山毛峰核心产区的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让消费者可以买到可溯源的核心产区黄山毛峰。”富溪乡人大主席许长志表示,今年1月在富溪乡启动实施的黄山市茶产业大脑(一期)试点项目围绕“茶园面积、鲜叶产量、茶标当量、成品茶销售”四大要素,打通“以园定产、以产定标、以标定销”三个关键环节——通过茶园信息摸底,核算茶园面积;通过面积折算鲜叶产量;根据加工工艺核算干茶产量,计算电子茶标当量,从而管理市场上经品牌授权的成品茶数量,构建完善的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牌溯源管理平台。

“喝一杯明白茶”

群山环抱,流水潺潺,云雾缥缈……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每年清明谷雨期间,黄山毛峰初展肥壮嫩芽,正是采摘加工的最佳时期。

今年3月26日,富溪乡今年的黄山毛峰正式开园,截至目前,全乡鲜叶总产量约70万斤,干茶总量约16.7万斤,鲜叶均价为48.8元/斤,产值3400多万元。

“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同比去年会略有提升。”4月17日,分管茶产业大脑项目的许长志向《徽商》全媒体记者介绍,今年开园头茶鲜叶均价189.96元/斤,较去年开园头茶均价177.76元/斤高出6.8个百分点;明前茶鲜叶均价137.3元/斤,较去年明前茶均价135.26元/斤高出1.5个百分点。同时,截至4月16日,2024年鲜叶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0%左右,产值较去年增长40%左右。

许长志脱口而出的这些详细数据均来自“黄山市茶产业大脑”,这是由黄山市委市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搭建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产品防伪溯源、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追溯、智慧生产、可视化大数据展示提供一体化数字化管理。

目前,富溪乡已基本构建覆盖全乡的黄山毛峰茶品牌数字化管理体系,3月正式运营以来,有力促进了富溪乡“云上茶乡”微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黄山毛峰品牌影响力提升。

“首先是核查茶园茶企信息”,据许长志介绍,富溪乡以农户林权证、土地经营权证为基本依据,完成1615户茶农茶园基础信息采集和公示,确认全乡茶园面积19.8万亩;核定茶园鲜叶标量140斤/亩,核发茶农卡1585张;完成乡内53户茶企(农业经营主体)营业执照、SC认证(小作坊证)、注册商标等情况采集登记。

在掌握基本信息后,富溪乡对茶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领富溪产区茶标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初审通过3批39户茶企(农业经营主体)的资格申报,并得到市茶协授权使用“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团体标识许可,为规范茶叶鲜叶交易、推进茶产业大脑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富溪乡已开展扫码交易茶企共36家,鲜叶交易1.8万余次,交易量44.5万余斤,核发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标识6万多枚。“扫一扫茶农卡,可以知道该茶农的茶园位置、面积,鲜叶干茶等交易情况,核算出今年的产量产值;消费者扫一扫产品包装的标识,就能掌握这盒茶叶的产区、采摘时间、加工时间,喝上一杯明白茶。”许长志说。

打造茶产业数字化管理“黄山模式”

“茶产业是黄山农业的首位产业,也是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黄山市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方永建表示,搭建“黄山市茶产业大脑”,就是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推进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牌“管理体系数字化、要素服务平台化、生产经营市场化”。

他介绍道,“黄山市茶产业大脑”项目将分三期实施:

一期建设为基础搭建阶段,在徽州区试点实景操作,以黄山毛峰茶产业大脑为抓手,搭建基础框架,在全市域进行茶园信息采集和主体赋码,构建黄山毛峰茶品牌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线上交易和金融服务,并且做好相关平台的数据对接;

二期建设为优化提升阶段,扩大项目建设范围,横向纳入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品牌的数字化建设,纵向提升茶园信息、主体赋码的广度和精度;

三期建设为价值转换阶段,构建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品牌数字信用体系,搭建黄山茶网上商城,让消费者买到正宗的黄山茶。

“我们要在全市域范围内建立一个数据平台,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争取在数字化管理上形成黄山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提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黄山茶产业大脑”还将推进金融赋能,探索建立“即付即贷”机制,嵌入保险保障体系,简化投保、理赔等程序。

方永建透露,通过这一智慧载体,茶农可进行政策咨询,了解茶叶交易、金融保险、市场分析等方面信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监管流程进行优化重塑,实现对茶企运营、茶农生计乃至涉茶事务的高效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近年来,为打响“中国名茶之都”品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山市一直坚持厚植绿色生态之基,围绕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全链条、品牌化发展,真正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黄山市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23年,黄山市茶叶产量4.7万吨、一产产值49.5亿元、销售均价104.6元/公斤,分别同比增4.8%、8.4%、3.5%;茶叶出口量5.6万吨、出口值15亿元,分别同比增5.5%、6.1%。、


来源:《徽商》全媒体

文:刘娜

图:刘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