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电车队(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公众号)

去年9月底,黄涛和唐正租下一个面包车,满世界去给合工大云电车队制造的电动赛车“云电11”寻找合适的练车场地。黄涛在朋友圈写道:真的好想看到你(赛车)完赛。两个月后,为期6天的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在合肥举办,“云电11”走上赛场,但功败垂成,最终距离完赛仅差六圈。

这已经是这支传统车队造出的第十一代电动赛车了。每一代车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一群00后的造车之旅绵延他们的整个求学阶段,也充满着热爱和遗憾。黄涛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就像《灌篮高手》中参加全国大赛的湘北一样,那段记忆无法磨灭。”

01

小雨一直下个不停。黄涛和唐正站在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的格物楼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主楼与副楼之间的过道上,在他俩右手边,一辆涂装成蓝色的电动赛车被灰色塑料布覆盖,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杂物堆。

但那是一辆11年前的冠军车——“云电一代”,也是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电动组国内冠军。“也是我们整个车队的荣耀和起点。”

云电一代

再往里走,是合肥工业大学云电车队的专属集装箱,集装箱正对两人的实验室,卷闸门缓缓升起,就像打开一个新世界——这里面是一个小型汽车修理厂,散落的工具、电车“云电11”的单体壳、电机设备和赛车模拟器和“云电”的队旗交错,配上斑驳的墙壁和赛车碾轧过破碎的地砖,有一种混搭出来的摇滚感。

合肥工业大学的云电车队每年都会制作出一辆纯电动方程式赛车并参加国内外赛事,“云电1”是第一代,今年的“云电12”则是第12代。

“‘云电12’的零件图纸已经送给了厂家制造,即将进入组装改造阶段。”唐正告诉元新闻记者。

云电动车队,于2012年10月成立。队员来自汽交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学院、建艺学院等相关学院和专业,涵盖由大一到研三的各个年级,形成梯队,车队正式队员保持在30人左右。云电车队的成立旨在参加一项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Formula SAE(FSAE),这是由各国SAE,即汽车工程师协会举办的一项面向大学生的综合性工程教育赛事,自1978年开办以来,距今已有40多年时间,赛事遍及全世界15个国家。

要知道,方程式赛车一直是汽车检验尖端技术的理想途径之一。去年11月,2023“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在合肥骆岗公园举办,在那场比赛之后,云电车队队长黄涛决定与“云电11”一道退役。

用黄涛自己的话来说,整个大学生涯几乎都给了“电动方程式赛车”。他把将其看成大学生涯最重要的经历,可能也是他进入汽车领域的“敲门砖”。

02

来自成都的黄涛是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从大一选拔进入车队到研二担任车队队长,再到退役。他现在还会时不时回实验室转一转,关注一下“云电”,也跟现任队长唐正聊聊“造车”经验。

八岁那年,黄涛家附近兴建了F3赛道,这令他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初级赛车比赛。赛道上的声浪、转瞬即逝的速影和风驰电掣般的赛车,打动了黄涛。高考他毅然选择了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云电队员背影

当时,云电车队招新,车队会把赛车拖到现场做宣传,“我的DNA瞬间就动了,实践型项目机会难得,我立马就报名加入。”

作为国内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汽车工业三分天下,合肥工大独占其一”的说法在业界广为流传。云电车队也是一支高校传统车队。黄涛告诉元新闻记者,去年,云电赛车在技术、空气动力学套件以及地盘系统都做了更新迭代,“轮胎附着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实现了高效动力传输。”

合肥工业大学云电动车队

在合工大,针对不同赛事共设立了三支车队,分别为云电车队、越影车队、睿智车队。成员们需要共同设计、制造和调试一款赛车,持续推动赛车性能升级迭代。

云电车队从大一到研三各个年级,形成梯队,下设电气部、底盘部、车体部、市场部和车手组。而黄涛所在的是电气部,负责电机的控制、整车线束的制作、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上位机的开发。

黄涛(右一)

云电车队的梯队培育基本上就是老队员带新队员,从软件开始学习,把想法转变为图纸,老队员也会给新人布置阶段性任务,让他们准备学习建模,画图做预设。

老队员造车,新队员学习。黄涛觉得自己像是修理厂的修车学徒,理论知识跟不上,还得提前去学习车辆工程的专业课。

看着学长们把车造出来,黄涛也有点心痒。根据赛场经验和一年积累,大二时,黄涛开始与队友设计自己的赛车。

03

造一辆自己的电动方程式赛车需要多久?

对于云电车队来说,他们从十二月开始预设计,经过不断推敲修改才决定定稿加工,再到暑期集中装配安装,最终到电动方程式赛车开始试跑,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七八个月的时间,若算上比赛,满打满算需要一年时间。

其中包括初步设计与预总设计,此后基于初步设计,团队会进行更详细的设计工作,并开始联系厂家制定必要的零件和材料,再进行模型制作与测试组装与改造,一旦零件准备就绪,将开始组装赛车,并进行必要的改造以优化性能。

“最难的一步是调通,组装好车辆不一定可以跑起来,经过测试后没问题才是最关键的一项。”黄涛说道。

“云电7代”是黄涛第一辆参与装配的赛车,云电7代车架采用钢管空间桁架式结构,车架的质量为34kg,比第6代的36.74kg,减轻了7.4%。为了实现电池箱轻量化,云电车队队员们取消了电池箱的二层板,改进了内部的结构设计,节约了空间,布置更加紧凑,进一步减轻车重。相比于去年,电池箱的体积减小了约20%,电池箱的质量由60kg 减少到了55kg。

“为了弥补螺旋弹簧在抵抗侧向力方面的不足,云电7代赛车在前后均加装横向稳定器。”

在理论上,云电7代赛车75m加速时间为3.98s,最高车速达到133km/h,稳定最高车速为106km/h。

动态练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公众号)

去年,黄涛和他的小伙伴们打造的“云电11”则优化了单体壳设计和四电机算法,采用了碳纤维电池箱,下压力进一步提升,成功突破千牛(20m/s),轮边在去年的基础上优化,成功地减小了尺寸重量。

在车队,黄涛总是有一种在跟时间赛跑的感觉,装车和加工装配的同时还要顾着学业,通宵也是常有的事。

大二临近比赛时,为赶上第二天的新车发布会,黄涛和队友通宵组装赛车直到凌晨三点钟。回学校路上随便找了个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吃东西,结果黄涛吃一半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几个队友索性就在快餐店睡一觉,再赶往教室上课。

加班维修(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公众号)

每年的设计方案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云电6代、7代采用的还是双电机的后轮驱动。“自云电9代开始,车队开始向四电机的四驱方向改变。”

04

从云电7代到云电11代,黄涛也从电气部成员成为车队队长。

去年夏天,为备战2023“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FSEC),黄涛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车队,在集训期间集中练车来解决问题。

“因为我们的赛车是电车,而电气系统又相对比较复杂,电气的问题也比较抽象,因此经常会碰到一些‘玄学’的问题。”黄涛说道。

比如,转向时车子会失去动力,开始黄涛怀疑是控制程序上出了问题,或是电机过载相关,因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多,只能一点点进行排查,后来发现是电机的线上存有裂痕,在转向时,裂痕导致电流不稳定,就会丢失动力。

车检(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公众号)

这一个小小的一个裂痕,黄涛和队友排查了近一周。

为了提升效率,只能不断地逼迫自己再更细致一些。黄涛与队友会根据车手的反馈再进行调整,车手试车时,各个部门都想要验证一下自己的设计究竟有没有问题,需要车手穿着厚重的赛车服不断测试。

练车最麻烦的是解决场地问题。

校园里学生多,考虑到安全因素也不能开太快,平时只能选择人少的节假日来练习。

去年9月底,黄涛和唐正几个队员租了一辆面包车,满合肥寻找合适的练车之地,一开始他们打算找一处断头路来练车,后来摸不清方向跑到了一个村子里,中途面包车还熄火了,几人就下来推。

最后他们在长丰找到一处废弃的卡丁车场地,刚好符合条件。“那个场地野草丛生,但是路面还不错,可以跑(快)。”

队员们在卡丁车场练习测试了一个礼拜,车手驾驶赛车反反复复来回跑。练车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从场地往返学校拿工具配件等,从学校到场地,车程就需要将近2个小时,黄涛曾经一天之内往返五次。

黄涛的朋友圈截图

10月5日,黄涛在朋友圈写道:真的好想看到你完赛。“你”就是他们心心念念的“云电11”。

那天下午,在调试练车的最后阶段因为电机过热,需要重新优化冷却系统的布置,这时距离2023“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仅剩下一月,黄涛和成员不得已连夜排查,赶在比赛前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云电11”走上赛场。

05

“看到自己造的车跑起来更多的是一种感动,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黄涛说,毫无疑问,“云电11”是他感情最深的一辆车。

2023年11月,为期6天的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在合肥举办。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致力于为国内精英汽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搭建公共平台,自举办以来,大赛累计为中国汽车产业输送人才超过4万名,学生独立设计赛车1600余台,出国参赛60队次。

淋雨测试(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公众号)

赛车过检时,淋雨测试令黄涛忐忑不安。每年都有不少车队在这项测试中反复出现问题,队员们也同样担忧YD-11今年能否一次通过淋雨测试。

测试过程除了身穿马甲的队员,其他队员都在场外等待,在最后的三分钟淋雨环节,队员的心里就像悬着一颗石头,直到红灯闪烁至最后一秒,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淋雨测试顺利通过。

耐久测试是动态比赛的最后一项,要求每支车队派出两名车手分别完成10圈约11公里的赛程,耐久测试考验着赛车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

20圈的赛程,“云电11”成绩定格在了14圈,最快单圈1分30秒。由于减速器里面的一处松动,最终没有跑完全程,在“云电11”停下的那一刻,距离跑完全程仅剩6圈。

拿到这样的成绩,大家都有些许遗憾。唐正后来说,主场作战的云电车队就像《灌篮高手》中参加全国大赛的湘北篮球队,那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云电车队(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公众号)

黄涛打算未来从事汽车产业。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60%。作为中国的汽车大省,安徽省已经讲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

黄涛说,在云电的这几年,每当听到启动时“滴”的一声还是会很激动,“我喜欢电动赛车的蜂鸣声,跑起来特别能调动大伙的情绪。完赛就是‘云电12’今年的目标。”


撰稿丨元新闻记者 徐宏博

编辑丨刘晓然 美编 |周继龙

校对丨胡威坤

审核 | 一审 梁巍 二审 潘艳刚 三审 杨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