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安徽的战略定位。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当前,安徽要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发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安徽创新资源丰富、原始创新能力强,近年来,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人造太阳”亿度千秒创造世界新纪录、“祖冲之三号”实现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天都”双星绕月编队飞行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筑牢科技创新策源地根基,是安徽持续发力打造“三地一区”的必然选择。安徽要坚持科技打头阵,紧紧扭住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和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两大牵引性抓手,持续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能级,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坚持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为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突破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能力,持续发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近年来,安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精准研判和充分把握全球产业技术变革趋势,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新兴产业发展赛道上已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之势,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
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在成为安徽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当前,安徽要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此同时,还要抓住国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整治“内卷式”竞争和优化结构机遇,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高端产能和优质供给,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创新转型步伐。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推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双轮驱动”,就是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活力。安徽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零基预算改革、“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科技金融等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务院综合督查通报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为全国样板。
安徽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独特优势,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条件优越,是唯一被“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覆盖的省份。当前,安徽要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释放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协同叠加效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动力与活力;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大科学计划,建设超导质子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绿色科技创新,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安徽绿色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利用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破解绿色发展难题,促进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完善支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催生绿色能源企业与产业,壮大了以光储、风能、氢能等细分赛道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
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安徽要充分依托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在绿色低碳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绿色科技成果超市”,加快绿色低碳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围绕绿色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和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努力突破“三废”污染防治技术、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供给能力。
文/王泽强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研究基地。本文系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Y2022D088]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