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直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这当然是考虑到各区域各城市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条件的千差万别,不会有无差别、“齐步走”的目标、路径和任务。
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先天条件如何,都需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到一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子。
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的芜湖市,对此更有紧迫感。芜湖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更需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找到突破性的路径和打法,这倒不仅仅是为了“当示范”,更事关这座“安徽第二城”的前景和未来。
但是,芜湖缺乏高能级的大学大院大所,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创资源分布相对不足。
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地区和城市面对的共同难题。
那么,怎么破这个局?芜湖提出了建设“鸠兹科创湾”,这既是一种空间布局,也是一种理念打法。在空间布局上,正在建设超过500万平方米的科创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此提升集聚创新资源能力。同时,这个地域特色鲜明的概念背后,也是立足自身产业禀赋,特别是在汽车产业上的领先优势,强化产业创新的先导和牵动作用,从而走出一条优势产业集聚科创资源、科创资源活跃产业创新的路子来。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0到1的突破当然具有策源性、引领性的举足轻重作用,但从1到10、从10到100的突围,更是新质生产力之所以形成生产力的关键性发展阶段。
这正是芜湖这一套打法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向科创发力,没有什么“天选之子”。任何的探索和突破,都值得尝试,更值得致敬。
“创新创业主阵地”
位于芜湖鸠江区的梦溪科创走廊是芜湖鸠兹科创湾的核心园区。
这里,一栋栋高楼拔地起,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园区已经豁然呈现。据了解,该园区由11幢单体建筑构成,目前已完成工程主体施工,正在进行装修施工,计划年内建成交付。
“我们坚持边建设边招商,主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产业定位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产业、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产业、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产业、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产业为主。同时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将落户园区,为园区车企提供产品研发测试,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芜湖宜创科技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文俊介绍。
芜湖临水而兴,古称鸠兹。芜湖提出建设“鸠兹科创湾”以来,陆续建设凤鸣研创中心、梦溪科创走廊等18个创新园区、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同步规划人才公寓、国际酒店、文体中心等配套设施,营造更具黏性的创新生态,打造科创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
目前,已有芜湖智算经济产业园、湾谷科技园等6个园区投入运营,入驻企业230余家。即将投入运营8个、入驻企业超过280家。
“芜湖立足自身制造业基础和产业创新比较优势,聚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芜湖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芜湖市坚持“产业+科创”,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整合国内外科创资源,建设鸠兹科创湾科创大平台,打造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和创新街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据介绍,芜湖鸠兹科创湾计划通过3年建设,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等产业迈入全国最前列,力争通过10年发展,建成全国一流的“四链”融合试验区和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沿“链”下蛋
汽车产业是芜湖市的首位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芜湖已经形成以奇瑞为“链主”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已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汽车产业新经济生态。
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后劲在哪里?答案只能是创新!
正如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所说,“对奇瑞来说,创新是灵魂,是刚需。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赋能产品和服务,使其具有唯一性和差异性,推动品牌向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尹同跃认为,当前的汽车行业,更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品类创新,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做差异化竞争。
奇瑞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战略,坚持“技术立企”。依托“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布局了包括北美、欧洲、上海等八大研发中心在内的“日不落”全球研发体系,研发团队拥有2万余名工程师和科学家,倾力打造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五大核心领域,21项核心技术,建设了300多家瑶光实验室。截至目前,集团累计申请专利33000余件,累计授权专利20000余件,位居行业前列。
2024年奇瑞又推出了开阳实验室,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各种创新创业团队落户芜湖,鼓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支持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落地。
“芜湖虽然缺少大院大所等平台优势,但立足于自身的产业优势,建立在产业链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布局研发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沿‘链’下蛋。”芜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李佩瑜介绍。
芜湖市汽车产业生态建设发展中心主任赵晨也认为,研发创新不能纸上谈兵,而要立足产业实践、服务产业发展。芜湖科创的重点不仅要有前瞻产品的研发,更要注重应用型研发,与制造业高度关联。
大陆汽车车身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是一家德资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汽车电子产品,已经在芜湖扎根逾30年。企业研发负责人葛梅花告诉记者,企业多年来一直立足于产业做研发,近年来陆续开发了微型LED显示屏、裸眼3D、投影仪表等车载产品,深受车企欢迎和市场认可。2024年企业销售额有望突破40亿元,目前正在与奇瑞合作联合开发新型显示屏,未来产品有望进入奇瑞的供应链。
芜湖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链”上协同创新,芜湖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条延伸为重点开展攻关,加快产业链自主创新步伐。
目前芜湖市共组建创新联合体8家,其中,奇瑞牵头建设长三角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合体,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宁波力劲科技等14家头部院校、企业,开展汽车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CAE分析、轻量化设计等技术攻关,形成跨区域的、聚合的攻关团队。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安徽第一
“芜湖科技创新既要有奇瑞这样的大树,也要有更多的乔木、灌木,甚至苔藓,营造完整的产业生态。”芜湖市汽车产业生态建设发展中心负责人认为,汽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一辆燃油车有20000多个零部件,产业生态至关重要。
该负责人表示,创新要围绕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急难少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招引产业链科技企业,延链补链强链。
比如工业软件领域,国产化率只有5%,基本依赖国外工业软件服务商。围绕这一薄弱环节,芜湖市全力推动工业软件国产化开发替代。目前已有相关工业软件配套企业落户芜湖。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芜湖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聚焦产业重大关键“卡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研项目选题凝练机制,实施“赤铸之光”重大科技项目10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撬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202.83亿元,占GDP比重达4.28%,居安徽第1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芜湖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芜湖以“鸠兹科创湾”为载体,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激活产业创新动力活力,形成人才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梯次创新培育体系。
2024年,芜湖新招引9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地,累计招引团队891个,其中已有88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同时,在安徽率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目前,安徽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中,芜湖市占到五分之一。
长江边,一个“科创湾”的兴起,将成为安徽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具有说服力的注脚和验证。